左翼力量擡头 桑德斯科尔宾大热跑出 揭示民心转向苗头
自称社会主义者的美国民主党参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今年异军突起,一直在民调中追赶前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部份初选州份更有反超前之势。究竟背后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状况呢?或许一切都跟2008年金融海啸有关。
2008年金融海啸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连续几年的牛市令投资者以为市场定必会持续景气,甚至令银行家不断放出劣等按揭,最终导致上世纪20年代末大萧条后最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为解决这场危机就各出奇谋,但结果投资银行高层每年仍领取巨额花红,财富则集中于社会的顶端,而低下阶层所受的剥削更为严重。
桑德斯现象 民众反思新自由主义
在美国,一项持续数年的社会运动“占领华尔街”就此诞生。“占领华尔街”与以往的抗争非常不同,它并非由现实存在的组职在背后统领,可算是工会运动没落后美国首次大型民众抗争。运动令平等,反金融霸权等左翼思想重新浮上水面,在年轻人之间广传。解构财富不均的书籍《廿一世纪资本论》在全球畅销,就可见大众正在反思目前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并寻找出路。民众开始质问,一直信奉以自由市场为主,以市场大于一切作为金科玉律的新自由主义在现时是否仍然行得通。这种思潮的跃动亦正好为社会主义者桑德斯今年的大爆发提供最佳土壤。
不少分析拿桑德斯与英国工党党魁科尔宾比较。工党在2015年国会大选后出乎意料地选出人称“左王”的科尔宾上台,希望他能重塑党内的左翼形象。在卡梅伦上台前执政十三年的工党,在贝理雅和白高敦的带领下走出了上世纪70年代的差劣形象,营造了所谓“新工党”的形象。但有舆论批评“新工党”只是延续了戴卓尔夫人的执政方向,成为了新自由主义的信徒,背弃了一直支持他们的工人群体,从金融海啸时选择向财困银行如Northern Rock、RBS等,而不是传统左翼会做的国有化就可见一斑。
这些中间偏左的派系在金融海啸后的举动及其结果,令民众认为他们已经被现有的权贵吸收,失去改革动力,于是大众就期望有领袖以更进步的政策振兴左翼政治。其实今次欧美民众的左倾亦有迹可寻,上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深陷经济危机,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撰写的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经IMF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成为了拯救当地经济的教条。岂料拉丁美洲自此成为美国的后花园,支配当地经济,以致过去廿年中南美各国左翼领袖辈出,历史果真不断重复。
但左翼政治在欧美暂时仍未称得上一帆风顺,事实上科尔宾及桑德斯仍然徘徊于主流政治之外。著名专栏作家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wald)就分析了目前位于政治光谱中间的派别如何攻击桑德斯及科尔宾。
建制派感威胁 最后阶段铺天盖地抹黑
格林沃尔德认为攻势可分为7个步骤,首先中间派会装作尊重左派意见,接著就以戏谑形式攻击其逐渐壮大的支持者,然后再自嘲在激进意见面前的软弱。在连串软性铺排后,攻击就会逐渐变强,以性别歧视及种族主义等负面标签打头阵,然后再妖魔化其理念,再警告大众该政治人物会为国家带来危险。一切手段都无效时,中间派就会使出杀手锏,以舖天盖地的抹黑攻势,将所有时兴的负面标签强加于左翼政治人物身上。格林沃尔德更指英国对科尔宾的攻势已达到第7步,而桑德斯所受到的攻击仍停留在第5步,若桑德斯胜出艾奥瓦州初选,情势就不堪想像。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