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菲塔惨剧三年后 不公义的冲天大火何以还未止息?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2017年6月14日凌晨,伦敦格兰菲塔(Grenfell Tower)大楼的冲天大火,震动全球。那夜,巨型火柱烟云密罩、烈燄熊熊,其带来的灭绝感令人惴惴,难以忘却。这场公共房屋的大火跟2001年美国“911恐袭”中的双子塔,有着相近的象征意义—恍惚是资本主义走到极端、剥削到极致的启示录式景象。
最近,有心人为一位在大火中丧生的年轻摄影师举办遗作展,那一帧帧凝聚其心血的黑白照片,不但披露了这位代表长期遭受歧视的非裔族群的心声,也折射出造成这场大火的不公义机制为何至今仍噬食着无数弱势者的生命。
撰文︰若山

2017年6月14日凌晨,伦敦格兰菲塔大楼的冲天大火,震动全球。(Getty Images)

格兰菲塔大火的独立调查仍在进行。聆讯自2018年开始,上月6日再度展开第二期聆讯。这场导致72名低收入阶层的生命活活消亡的火难,重新受到各方关注。在经过聆讯及各方报道侦查后,救火时指示失误、翻新建筑问题、承建商和管理人员疏失、自治区议会(Borough Council)的非人性决策及向富人利益倾斜等丑闻逐一见光。

+2

丧生者遗作控诉社会不平等

在格兰菲塔附近的富人及中产区诺丁山(Notting Hill)的Westbourne Grove街头,一幢建筑物的白墙上,贴满黑白大底片所冲晒的非洲妇女肖像。那是来自英国前殖民地、沿海西非小国冈比亚(Gambia)的英国移民后代自拍像—年轻的冈比亚裔英籍(Gambian-British)摄影师卡迪亚(Khadija Mohammadou Saye),她在格兰菲塔大火中丧生时,年仅24岁。

生於伦敦穷困家庭的卡迪亚在公立学校接受教育。才华横溢的她在16岁取得全额奖学金到富家子弟才能负担的独立寄宿名校Rugby School就读。卡迪亚及后在创意艺术大学法纳姆校区(UCA Farnham)攻读摄影课程,专注于后殖民理论和身份政治,作品围绕冈比亚移民的文化和生存意涵。

卡迪亚将这个系列命名为《寓所:在此处,我们呼吸》(Dwelling: In This Space We Breathe)。卡迪亚跟母亲同住格兰菲塔20楼的一个单位,二人均葬身火海。当大火那夜卡迪亚困于烟雾中,烈火延烧到她面前,她最后的呼吸是怎样?她绝望待救的一刻,又尝试把持些什么?

大火中丧生的年轻摄影师卡迪亚生前自拍像在格兰菲塔附近的诺丁山展出。这个系列命名为《寓所:在此处,我们呼吸》(Dwelling: In This Space We Breathe)。(Getty Images)

座落于最富有兼最贫穷地段

首先讲述格兰菲塔的背景。南肯辛顿区亿万豪宅物业满布,北面则是曾为贫民窟、现发展成高档住宅区的北肯辛顿,当中格兰菲塔所在的Notting Dale却是全英最贫穷的10%地区。

格兰菲塔楼高24层,因此在富人的矮楼房当中份外突出。楼宇落成于1972年,翻新后增建至129个单位,住有大约400至600名居民。大楼在大火前一年刚翻新,里面住客大部份为原区工作的劳动阶层,该区长期是移民劳动阶层聚居之处,因其位处伦敦市中心,当区或附近工作机会较多—也即是说,他们不少是正在为区内富人提供服务的劳工。 由豪宅至格兰菲塔的距离,只有约两公里,30分钟的步程,恍若二十一世纪双城记。

格兰菲塔大火一年周年后,附近有民众筑起纪念墙。(Getty Images)

如今,曾被熏黑烧至熔烂的格兰菲塔裹上了全白的胶布。顶部印有大型绿色的心,写有瞩目大字,“格兰菲塔,你将永远在我们心内。”(Grenfell - Forever in our hearts)。这句示爱的话,相信对居民和许多居于同样条件的社会房屋的穷人来说,不无讽刺。他们究竟活在谁的心内?

上文节录自第227期《香港01》周报(2020年8月17日)《格兰菲塔大火三年后 黑白照片背后的黑白观》,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订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27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故事】致“建设力量”:请不要空谈“变革”!

【一周焦点】立法会延任一年 民主派没有本钱“总辞”

【一周焦点】漂泊的港人:从“回流”到“回回流”

黎智英涉国安法被捕 警方依法,何以“有理说不清”?

迟到的公开 解读美媒采访武汉病毒研究所

当谣言攻陷港台舆论:“一带一路”何以炸裂黎巴嫩

新兴产业抗疫力强 失业潮涌现,转行求生机

失业、挨饿、欠债致“手停口停” 美国:疫情滋生贫穷危机

运动产业藉科技复苏 再掀数据监控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