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音波功”驱蚊? 专家:主靠嗅觉飞行 声波分散效果低

撰文: 余睿菁
出版:更新:

过去一年寨卡病毒威胁全球,香港幸暂只有外地传入个案,但登革热、日本脑炎亦不时侵袭,三种疾病都可透过蚊子传播,恐怕大家都闻蚊色变,想尽方法都要逃避蚊子追击。近年有手机应用程式,声称可发出公蚊的高频音波,令已交配母蚊避开约3公呎,以达致防蚊效果。虽有文献指高频音波可以驱蚊,但有专家指出手机及环境因素会影响实效,而蚊虫学专家亦普遍认为无效,并指蚊怕水才是最有效防蚊工具。

现时有不同的手机驱蚊程式供人下载,惟成效成疑。(余睿菁摄)

用户意见两极

蚊子会传播不同疾病,大家都想尽方法防备牠们。(资料图片)

打开Google Play或Apps store,输入“驱蚊”一词搜寻,可找到近百个与驱蚊有关的程或,部份虽然说明是恶作剧,但仍有部份看似“真防蚊”,如“蚊虰杀手X”,于简介中写道:“根据专家研究,吸食人、畜的血液只有在交配后的母蚊。而母蚊在交配后,不会再与其他公蚊交配,而会避开公蚊。而所发出的音波频率高于人耳所能感应之范围,不会让一般人受到干扰。”当用家打开程式,会有3个模式,包括“room(房间)”、“large room(大房间)”及“out door(户外)”,声称打开后会发出高频声音,惟人类无法听到。程式看似颇有根据,并吸引到超过5万人次下载,而用家留言两极,有人批评无效,亦有人赞好用,晚上使用后无蚊子“埋身”。而另一个程式“Strong Anti Mosquito”,在简介上指“应用程式不被科学证实”,但仍有超过50万人次下载,不过用家评论都指没有用。

记者曾于郊外地区测试数个不同驱蚊程式,程式似是真的可防蚊。(余睿菁摄)

记者曾于郊外地区试用驱蚊程式,在开启程式前,记者已被蚊子咬了一口,但程式开启后,测试近一小时,竟然无被蚊咬,相反没有试用程式的记者,手肘位置却被蚊咬,程式看似有用。

理大职员先录下程式发出的音频,再用电脑进行分析。(余睿菁摄)

实验未发现高频声音

为确认程式效用,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郑家伟决定从驱蚊程式的音频入手,测试4款免费、但包含广告的驱蚊程式,共7个不同模式的音频频率,包括蚊虰杀手的“Room ”、“Large Room ”及“Out Door” 模式、Strong Anti Mosquito 的“indoor”及“outdoor”模式、Anti Mosquito Prank“21khz”及“10khz”以及Mosquito Mad的“Aggressive Mode”。测试首先录下音频声音,之后再用软件测试其发出的音频频率,但部份音频测试中,如蚊虰杀手的“Room”、“Large Room”及“Out Door” 模式及Anti Mosquito Prank “21khz”都无法收录到声称可驱蚊的音频,而其他所收录到的声音音频大概10khz至15khz,未算是人类无法听到的高音频。

郑家伟教授指如音频高于人类可听到的水平,有机会防蚊虫,但程式成效一般。(余睿菁摄)

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郑家伟表示,文献记录指如高于20khz,即人类无法听到的高音频,驱赶到蚊虫的机会较高,但实验有一定限制,包括录音咪未必录到高频声音,或者手机喇叭无法播放高频声音;而在实际应用时,驱蚊程式本身的频率有可能不停改变,不利驱赶蚊虫,而在嘈杂环境下,手机喇叭未必能将高音频大声播出,有机会令蚊虫无法听到高音频,故相关程式效能一般。

户外声波散开难集中

香港虫害控制从业员协会会长梁港源亦认为,手机程式防蚊作用不大,因为蚊最主要是靠嗅觉飞行,视觉次之,即使手机利用喇叭发出声波,对蚊而言亦影响不大,他认为最有效的防蚊方法是喷蚊怕水,利用气味将蚊驱走。而香港虫害管理学会主席陈泽森认为,超声波驱虫产品经多个专家测试后,证实驱赶蚊虫的机会非常低,他认为在四面都是坚硬墙身的密封环境下,声波可产生回音,令昆虫感到烦扰而离开,惟如非密封环境,甚至户外环境,音频驱蚊根本无效,因为声波会于环境中散开,不会令生物产生烦扰感觉,故无法达到防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