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念新剧以威士忌喻爱情 胡恩威:有人喜欢浓烈,有人钟意醇厚
“进念・二十面体”艺术总监胡恩威过去执导过的60多部舞台剧作品中,容易令人想起的大多是对社会、政治和文化有一定反思的剧目。对于即将公演的《我们的爱情喜剧是威士忌》,他形容是一次“新尝试”。作品比以前更生活化,以日渐普及的威士忌文化入题,既与众同乐,又不失创新。入秋的一天,在文化中心与胡导演一边小酌,一边谈谈他的“新尝试”。摄影:龚慧、进念提供
人人去看剧场的原因不同, 价钱又不便宜, 但不只是钱的问题, 因为场地太拘谨, 有时和人的生活关系不是太密切。 这种气氛也是对剧场发展的掣肘。
进念“新尝试” 以爱情和威士忌抓住好奇心
作为香港九大艺团之一,进念的剧场一直走实验和创新路线,题材涵盖极广,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如《东宫西宫》系列和《万历十五年》,均以探讨时政为名。今年剧季“情感的力量”里共有9套剧,从宗教到哲学、文学到历史,而《我》剧是当中看似最轻盈的一部作品。
在进念新一季剧季中,以爱情为题的共有两套,其中一套改编自张爱玲的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另一套则是在宣传单张最左边的《我们的爱情喜剧是威士忌》。“爱情喜剧”这类比较轻松的剧场总易被“看轻”,然而这部看似最小品的作品,不但以先行者的姿态,尝试借威士忌放到剧场来说故事,更带出胡恩威对香港现时爱情观的看法。题目中的“爱情”与“威士忌”能立马抓住人的好奇心:两者到底有何关系?
以威士忌为喻 质疑主流爱情观
对胡恩威来说,威士忌的本质与啤酒、红酒不同:“香槟、红酒、啤酒,通常都只有一种饮法。威士忌可以加冰、混水、做鸡尾酒。不同品牌、不同年份的威士忌都有不同味道,更重要的是怎样组合配搭。”威士忌的比喻,也与胡恩威一贯的创作尝试接近 — 小至通俗娱乐,大至时事政治都能做,他总能将各种元素“混”出属于他的味道。
以威士忌比喻爱情,于胡恩威而言,是对主流爱情文化的质疑:“香港的主流娱乐文化总是塑造出一些典型爱情,要么就是很激烈、很极端,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爱情保护主义者,整天只在讨论怎样逃避失恋,大唱情歌K歌,将爱情变成了很情绪化的东西。”胡恩威认为,爱情不一定要激情,也可以很简单,就像威士忌一样,组合出很多可能。
相似的主题,胡恩威曾在《唱K回忆录》中也有触及,消费主义也是造成爱情观单一的“元凶”:“香港是所谓的自由社会,你找的对象有时却可能会变成消费品。比如说你生到黎明咁嘅样,女朋友就要有番咁上下。这是消费主义社会的后果之一,样样都睇样。每个人都会有爱情,都逃不开爱情,很多时却会跟随了那些固定模式,我觉得应该要反思的是,在消费社会里怎样自觉一点。”
“酒”是创作者的共同语言
“成日讲话要开心,其实乜嘢先系开心?有啲人追求长远,有啲人追求即时,有很多因素影响。正如饮威士忌,有些人喜欢浓烈,有些人喜欢醇厚,不同年龄、心态都有不同的选择。”胡恩威视威士忌为一个了解爱情的比喻,但没有为作品下结论:“爱情就像威士忌一样。”
这部看似最小品的作品,剧本里其实“粒粒巨星”。刚刚在诺贝尔文学奖再次折戟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众所周知的威士忌迷,在作品《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里这样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应该就不必这么辛苦了。我只要默默伸出酒杯,你接下来静静送进喉咙里,事情就完成了。非常简单,非常亲密,也非常正确。”
除了村上春树,剧中也会出现黑泽明、尼采、小津安二郎、李欧纳・柯恩(Leonard Cohen)和叶慈(William Butler Yeats),他们都是喜爱饮威士忌的著名创作者。胡恩威的剧本经常以经典文史哲作品改编,文艺气息极浓,而这个经典创作者组合同样令人期待,胡恩威却说:“其实只是噱头,当然都会融入一些他们各自的背景。不同类型的创作都和酒有关系,和爱情有关的创作,也是在饮了酒的状态下出来的。黑泽明的创作特色是没什么爱情,但很有情感;小津安二郎讲家人之间的情感;而村上春树写的爱情则贴近现代消费主义社会。”
每个创作者对爱情都有不同看法,放在一起,加上威士忌的调和,提供更多的题材和可能性。6人都是男角,问到胡恩威为何是这个设定时,他说:“只是很直觉地觉得出现在酒吧的是这几个男性,其实讲的也都是女性。”他续说,在现代社会里,有时又不是男与女的选择那么单一,正如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也有不同。
酒与剧场的文化差异
此次剧场将故事发生地设定为台北,胡恩威认为香港的威士忌文化与台湾相比,有所不足。“一来租金贵、酒吧少,而且香港习惯饮啤酒,没有威士忌的气氛。台湾客观条件充足,威士忌文化都因此丰富好多。”他笑说,在将军澳不要说威士忌吧,连酒吧也难找到。
除了饮酒文化,胡恩威认为港台的剧场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在《我》剧里,除了曾兆贤是香港人,其他演员都来自台湾或有台湾留学背景的香港人(如孙阳)。胡恩威曾经形容曾兆贤是“有威士忌气氛”的演员,他在挑选演员时考虑的是演员的表演风格,在这个层面上,他认为台港两地也有所不同:“台湾的话剧训练和香港很不同。在香港一定要叫到好大声,好激动,才叫做好戏,但其实好戏有好多种,台湾演内在戏路的演员种类会比较多。”
记者问:“是内心戏吗?”
“不应该说是内心戏,演戏有好多种方法。但香港总是要以搞笑为主,做什么都要搞笑为先,但话剧不一定是要好笑的。而在香港,不少人偏执地觉得某一种才算是好戏,这是香港一些不太正常的状态。所以我选的‘威士忌气氛’的演员,很多来自台湾。”胡恩威道。
为什么文化中心没有酒吧
虽然很多东西仍在构思中,不过胡恩威倒是肯定:“实有方法令观众闻到威士忌味。怎样做?哈哈,到时会有方法,总之味道很重要。”胡恩威提到,之所以想让观众闻到威士忌味,也与对剧场气氛有所不满有关。“现在在香港看电影、看剧场,都很拘谨。记得细个入戏院可以带支孖蒸入去,现在就只能食爆谷,其实睇戏系咪一定要食爆谷呢?好似好自由的社会,却好似愈来愈多规范。”
外国的表演场地种类多,有的会在酒吧演,也有在露天演,胡恩威认为香港的剧场文化应该进化。“人人去看剧场的原因不同,价钱又不便宜,但不只是钱的问题,因为场地太拘谨,有时和人的生活关系不是太密切。这种气氛也是对剧场发展的掣肘。”他笑说:“为什么文化中心不可以有个酒吧呢?”
威士忌配搭剧场,本就是惊喜,而剧场之于电影的优势,在于现场体验与同步的观众反应。演员每次都会以酒进入表演,在即兴下调配出不同的表演状态。而观众也可以饮“二手酒”,一起介乎于醉与不醉之间,更重要的是,剧场不只是“看”,还可以“闻”。
当然,以进念一贯的实验风格,自然不会单纯地让观众“闻完就算”,多媒体的舞台技术,将会带给观众更强烈的感受。胡恩威说这是小品,希望在轻松的同时带来实验性,透过酒香与观众同乐,这也是他作为剧场人对拘谨剧场文化的回应。最后,记者问胡导演记不记得醉得最厉害的时刻,他却说:“我从来不喝醉。”
作为导演、创作者,却一直保持清醒,会否说不过去呢?
《我们的爱情喜剧是威士忌》日期:10月28、29日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票价:$100、$180、$280、$480(凡购买$480入场票人士现场可获赠威士忌一杯)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