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曾禁药物出口 引外国恐慌 印度何以成仿制药大国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遏而未止,全球医药界当下最关切的是疫苗的研发和生产。疫情波及全球,各国合作抗击,疫苗也应成为公共财产。但近日有消息传来,先有药厂高层称因为美国出资研发疫苗,故应享优先权;再有消息指出,多个参与研发疫苗的国家,强调要保护疫苗的知识产权,有意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保障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
不少药厂为保障专利权及庞大的金钱利益,订定高昂药价,令穷国平民难以负担天价药费。因此,世贸组织承认强制授权制药,协助穷国引入包括治疗爱滋病等仿制药(Generic Drug),拉低原厂药(Brand Drug)价格。国际组织统筹资金及牵头预购伊波拉疫苗确保供应量,并倡议开放专利,让全球共享科研成果。
各国益趋关注公共卫生及药物专利,并且达成共识:前者应凌驾于后者。若不想再走回头路,必须探究如何摆脱“有药没钱买”的窠臼。印度成功建立仿制药产业,伊波拉疫苗和爱滋病药物渐趋普及,正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盛传印度在4月底出口5,000万粒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药丸往美国,打算用于医治美国的新冠肺炎病人。运药成为国际新闻,全因事件升至外交层次。美国总统特朗普月初认定本来医治疟疾的HCQ是抗疫神药,更于上周一(5月18日) 主持一次有关餐饮业复苏问题的会议时意外透露,自己过去一段时间每天服用此药预防新冠病毒,印度总理莫迪早前也答应特朗普要求解除药物禁运。
HCQ一夜爆红,全球需求量暴升。美国是药物研发和销售的大国,为何求诸于印度这个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促进制药过程分工是原因之一,但印度锐意发展制药产业,并致力压低药价亦是关键。疫症令不少国家改变思维,政府思考如何吸引制药厂回流,但对病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确保任何时间均能负担得起药费。因此,政府作出适当补贴之余,更要回应民间诉求,督促药厂改变靠专利牟利的作风。
形容印度为“世界药厂”,恰如其分。印度药物出口遍及逾200个国家,最大买家为美国,其后为俄罗斯、英国、南非和尼日利亚。2018年,美国有24%的药物和31%的药物成份来自印度。以数量计,印度更是最大仿制药出口国,占世界两成。印度拥有逾13亿人口,本身亦是庞大的药物内需市场。
仿制药业发达 禁运引致恐慌
在2000至2010年间,印度药企既有向外并购,亦被国外同行并购,遍及研发、测试、制药等范畴,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全球十大仿制药厂,四间来自印度。当中最出名的莫过于1961年成立的Ranbaxy药厂,先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国外分部,千禧年代收购国外仿制药厂,2008年被日本药厂收购,2014年再卖盘给印度同业太阳药业(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世界正视“药荒”,始于中国因为疫情而封城。2月2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公告,一款医治新冠肺炎的药物缺货,原因是来自中国的原料药(Bulk Drug)短缺,药物难以生产和运送。3月初,当印度确诊个案多于十宗,政府宣布限制26种原料药和由其制作的药物出口,包括最基本的扑热息痛、孕酮、维他命B1、B6、B12,而这些药物已占印度药物出口一成。
禁运药物早于封城,目的是保障国内有足够存货应付疫情,亦担忧中国未能及时输出原料药,毕竟印度近七成的原料药来自中国。欧美各国忙于治疗病人,又深受封城打击,药物供应已见紧张,印度禁运消息一出,缺药忧虑加倍,例如欧盟卫生与食物安全委员Stella Kyriakides在4月初宣布要在境内增产扑热息痛。
同在4月初,特朗普要求莫迪准许印度出口HCQ。莫迪在一周后放宽禁令,容许此药及另外24种原料药和药品出口——纵然医学界暂时未能确定HCQ有效医治新冠肺炎,而且警告此药有严重副作用。但这药已经过了专利期,全球有七成产量来自印度。印度疟疾个案甚多,产药自用出口两相宜,再者,印度的售价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在印度生产,可享尽成本低、利润高、市场大的好处。
国家政策扶持 造就世界药厂
印度制药业发展,靠的是几项板斧,包括政府扶植本地药企、要求本地药企制造重点药品、控制药价,以及透过不保护药物产品专利来建立仿制药市场。印度政府推动产药保护主义,虽然在九十年代面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压力,但没有完全听命于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更活用世贸协定的保护条款,不致为发展经济而牺牲国民健康。
一、自家生产 培育人才
印度自1947年立国,政府初期鼓励外国药企来生产和进行贸易,但不久便发现药厂并非在印度完成整个制药生产链,原料药主要依赖进口,抗生素、维他命和对抗糖尿病等当时被认为有前景的药物,也没有本土出品。1954年,官方委托的研究报告建议,原料药必须在印度生产,并成为药厂取得牌照的条件。因着外企反对,在振兴工业的大政策下,政府分别在1954和1961年成立两家国营药厂,前者重点制造抗生素。自家生产的步伐愈加踏实,到了七十年代末,国内科研人才愈来愈多,不少投身生物和药物研发。
二、修专利法 推动改革
1970年,国会修订专利法案,降低药物专利期限至七年,延续专利的牌照费亦增加。更重要的是,法例只为生产过程提供专利保护,成品则不设专利保护。此举明显为鼓励生产仿制药,因为不同药厂可生产同一种药物。原厂药和仿制药,以及仿制药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下调。此项改革维持至2005年,期间国内原料药生产,不论国营还是私营,均快速上升。到1984年,国内根据药物配方生产的药物已占65%,而原料药产量也达83%。
三、限制外资 避免操控
政府眼见药厂无心生产原料药,在1978年推出“新药物政策”,除非愿意生产一定比例的原料药,否则合资或外资药企亦受1973年实行的外汇管制法案规管,限制这类企业的外资占股不多于四成。这令不少合资或外资药厂迁离印度,剩下的亦有相当程度的本地化。新药物政策亦规定,在108种原料药名单中,约四成指定留给本土企业生产,只余六成开放给所有企业,确保必需原料药在印度生产。
四、控制药价 统购统销
六十年代初,印度政府有感药价不断升高,在1966年起控制配方和原料药价,只容许药厂赚取合理利润。此措施由实施至今争议不断,有研究指出,名单药物的价格较同类低,但这是竞争下的结果,非关控制价格。
此外,反对者认为控制价格有反效果,例如药厂转移生产名单以外的药物,降低药品质素,未必对消费者有利。即使有药厂生产,较大机会是实力较雄厚的大药厂,对小型、本地药厂不利,违背鼓励本土药企的初衷。政府亦注意到这些缺失,故逐步放宽控制,数度缩小规管名单。为了稳定供应,避免批发商擡价,政府成立国营企业专责购买原料药和其他基本材料,再以合理价格转售给本地工厂生产。
药品质素参差 假药玷污行业
印度制药行业和法规并非完美无瑕,一来,印度政府并非滴水不漏,监察组织发现产权申请部门有时故意忽略第3d条,未能阻止药厂藉药物的轻微改动取得“延续性专利”,又察觉到已发展国家尝试在自由贸易谈判当中,向印度施压,限制诸如第3d条的应用,削弱条文的保护力。二来,药品质素参差,经常为人诟病,美国2019年的《特别301报告》敦促印度政府阻止制造和输出假药。报告固然是站在美国利益立场,但的确针对制药业的歪风,事实上,欧洲和非洲国家也不时批评印度政府监督不力。
若论金额,假药贸易占进口药业总金额比例不高。经济合作暨及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知识产权办公室(EUIPO)今年3月发表报告,指2016年全球假药贸易为44亿美元(约340亿港元),占进口药业总金额0.84%。但论国家,印度可说是“劣等药药房”,这里指的包括不合格、未经注册和假冒药,统称为劣药。印度是最大来源地(包括制造和集散),占全球搜获总额53%。印度国家生物科学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在2014至2016年抽取约4.7万个药物样本,不合格的比例占约3.16%,不容忽视。劣药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亦破坏印度的声誉。
不少印度药厂为求药品出口,伪造数据,隐瞒生产过程不合格,药厂即使有“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但美国FDA仍然查出问题及发出警告,并禁止药品进口,公众此时才知道药物有问题。
在打击伪冒药方面,印度的进展也不甚乐观。其实,印度公私部门已意识到可借助科技一臂之力。政府早在2011年要求所有出口药品在包装上加入条码追踪系统,近期又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在每个供应程序均能确认真药。有私人公司已在2013年研发用智能手机核证药物的系统,方便消费者分辨真伪,可惜措施未见成效。
印度药业发达,其实有利劣药生产。真药太贵、跨国药价差距太大、互联网方便购药、药物监管宽松、缺乏实验室侦测药物纯度、打击假药及不法包装企业不力、假冒技术提升致真假难分,通通都是劣药市场壮大的理由。
继续阅读︰【新冠肺炎】抗击药厂榨利 印度三招压药价
上文节录自第215期《香港01》周报(2020年5月25日)《有药没钱买 从疫苗研制遇阻力 反思药物专利制》。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或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