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来】摆脱电池界“血钻” 可靠无钴电池?

撰文: 孔祥威
出版:更新:

上月中,有报道指电动车大厂Tesla正与中国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CATL)洽谈合作,或会在中国制Tesla中使用无钴(cobalt)电池。虽然传闻有待证实,但事实上,各车厂和电池生产商近年已不断降低电池的钴含量,除了降低电池成本和改善电池效能,还有没有甚么更重要的原因?

承接上文︰【科技.未来】追逐无钴电池 可突破电动车瓶颈?

除了电池成本、效能外,开采钴的人权争议也是车厂和电池生产商迫切要回应的问题。有别于锂,全球有59%的钴来自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钴供应商First Cobalt行政总裁Trent Mell形容:“刚果对电动车的重要性,就如沙特阿拉伯之于内燃机一样。”Benchmark Mineral分析师Caspar Rawles甚至认为,“没有刚果的钴,就没有电动车行业。”

在刚果Katanga地区,有数千名矿工以手工挖钴,因而有电池界“血钻”之称。(路透社)

然而,刚果的钴开采长年涉及剥削和童工问题,被视为电池界的“血钻”。行业研究公司Darton Commodities指出,钴主要由大型工业采挖而得,但估算仍有大约17%的钴由刚果东南部的Katanga地区的数千名矿工以手工挖出,再售给中介。国际特赦组织和其他熟悉刚果钴市场的人士称,多年来,商人从自由矿工购买钴后,通常再出售给属于中国浙江华友钴业的刚果东方国际矿业。

这些手工矿工有时更会在大型矿业者的区域内采挖。《经济学人》曾访问其中一名矿工Paul,他在接近大型矿产商嘉能可(Glencore)挖矿作业的Kawama地区挖钴:“我们用铲、火炬、锤、镐和钢丝钳在围栏上打个洞。我们通常在晚上10时左右去矿山。如果没被抓住,我们会在那里一直挖到天亮。”

这些手工矿工只有极之简陋的工具和安全措施,还有可能因跌倒、隧道倒塌等伤亡风险。(Getty Images)

国际特赦组织商业与人权研究员Mark Dummett表示,刚果南部地区Kolwezi已成为主要采矿中心之一,有多达15万名手工矿工。他说,在市中心五分钟车程范围内,很容易见到正在采矿的童工。20岁的Jean Kayombo Asani指15岁就开始做钴矿,他指着额头上的巨大伤痕对《华尔街日报》说:“有块石头跌下来造成的”、“有很大风险,例如山崩,也可能跌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讲师Siddharth Kara更表示,刚果每年有高达2,000名非法或手工矿工死亡,但很多时都没被记录为因挖矿致死。

使用这些钴制作电池来研发产品的科技公司,去年12月中因涉嫌造成儿童伤亡而遭起诉。人权组织国际权利倡导者(International Rights Advocates)代表14名来自刚果的家长和儿童,向Apple、Google、Dell、Microsoft、Tesla等提出诉讼,指控这些公司协助和助长了在他们供应链的钴矿中工作的儿童死亡和严重受伤。这些家庭声称他们的孩子在嘉能可拥有的矿场中非法工作。根据法院文件,来自嘉能可拥有矿场的钴出售予金属和矿业贸易商Umicore,再将可制成电池级别的钴售给这些科技公司。

早前多间知名科技公司卷入官司,被指无视钴所牵涉的安全、童工和剥削问题。(Getty Images)

在法庭文件中,这些刚果家庭描述了他们的孩子如何因为极度贫穷而当上矿工,声称每天在黑暗的地下隧道中只使用原始工具,为了微薄的报酬而挖钴,甚至赔上生命。一名男原告声称,自九岁起在矿山工作,诉讼说他在去年掉进隧道时,正为Kamoto铜业公司做苦工,每天揹着一袋袋钴矿石,却仅有0.75美元报酬。他说,同事将他拖出隧道后,便把他留在现场,其父母知悉后才赶往救助,现时他胸口以下都瘫痪了,再也无法走路。也有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在隧道坍塌中丧生,或在隧道爬行或搬运重物时受伤,导致肢体碎裂、脊椎骨折等。这些家庭更表示没有人因伤亡得到任何赔偿。而诉讼中的一大指控,是这些科技公司意识到他们产品所使用的钴与在危险环境下工作的童工有关。

科技公司长远弃用钴,最主要目的当然不是想解决结构性贫穷和剥削问题,但对它们来说,这是避免这些麻烦和维持品牌形象的出路之一。除了发声明表示对剥削行为零容忍、会彻查指控等之外,它们还能做得更多。去年11月初,富豪汽车(Volvo)便宣布与宁德时代和LG化学合作,以区块链全球追踪它在汽车电池使用的钴。

区块链技术作为公开账本,可记录无法篡改的交易数据,它正愈来愈多被用来为商品提供出处,例如用在钨、钻石等在开采过程中同样涉及侵犯人权或危险工作条件争议的矿物。Volvo表示,区块链所涵盖的数据包括钴的来源、大小和重量,以及样品监视链,确保供应链参与者的行为与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准则一致。“借着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迈出下一步,与供应商紧密合作,确保供应链的完整可追溯性,并把任何相关风险降至最低。”采购主管Martina Buchhauser在声明中说。

不论用什么方法,Dummett认为电池或电动车生产商都要对这些刚果矿工负上一定责任:“这仍然是相对新兴的行业,现在正是时机,在采购上负上责任。”

相关文章︰

丰田再推氢能车 中日韩为何下注“未来能源”?

普及进度不似预期 氢能车时代还有多远?

Tesla“全自动驾驶” 只是语言伪术?

自行研发自动驾驶芯片 对Tesla是好是坏?

可以靠实验室“养殖” 钻石不再恒久远

欲洗血钻污名 人造钻石非万能解药

上文节录自第204期《香港01》周报(2020年3月9日)《电动车普及现障碍 如何突破无钴瓶颈?》。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