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会潮.三】帮你组工会:法律保障不全 要靠团结才成事

撰文: 林嘉淇
出版:更新:

在个多小时的访问中,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的台头电话响个不停,由查询如何筹组工会到如何撰写工会会章,再到如何招募、游说人加入。根据“二百万三罢联合阵线”的资料,自去年反修例运动爆发至今年1月2日,已有15个新工会正式成立,25个正在筹备中,新公会的总会员人数达6,283人。
社会形容新工会成立是一个浪潮。不论新工会成立以后对争取“五大诉求”有何实质帮助,在蒙兆达眼中,“打工仔”身份终于被挂上香港人身上,“劳工”身份悄悄在人的心里生根。

蒙兆达所在的职工盟一直处理不少新工会的查询与合作。他看到新工会中大部份都是教育程度较高、较专业、白领的行业—这群人过去绝少出现在工会中,也未必会把自己与“劳工”两个字联想到一起。“香港人以为劳工便是蓝领、是基层、是工厂工人。谈起工会时,这批人以为与自己无关。是大家(在这场运动中)对于劳工作为抗争的主体意识变强了。”

不少港人以为劳工仅指蓝领、基层人员,认为工会与自己无关。(郑子峰摄)

港人为何抗拒工会?

过去联想到工会,免不了蛇斋饼粽,也免不了一年一度的春茗聚餐。工会仿佛是个饮饮食食的组织,并用来联谊,只有当工人与雇主出现纠纷,工会最原来、最基本的职能才出现—成为雇主与劳方的桥梁,商讨一个对双方最好的解决方法。现在的人一般视工会为福利场所及“救火队”,“(工人)遇到即时的危机会揾工会,待火头被扑熄后,觉得危机消失了,便不再留在工会。周而复始,火头现在熄了,下一次老板又剥削,火又再燃起,变成一个循环。”蒙兆达说。

同事加入工会,知道人数多也不等于老板会承认(工会),而(工会)争取到什么?我加入了工会会否成为老板的眼中钉?
蒙兆达

他明白,港人对工会的抗拒不是无缘无故,个人主义盛行与制度缺陷是他们对工会不特别热衷的主要原因。“香港是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社会,很多专业人士、中产觉得工会与自己无关,思维比较个人主义倾向,很多时遇到问题会透过个人方式去解决,有能力就找过另一份工,没有的话便唯有接受,跟自己说是:‘不过是揾食而已。’”这种观念在一众“打工仔”的心中植根,所以在遇到劳工权益问题时,很少会想到要找工会处理,也绝少会想到和其他人联合起来对抗资方。

有人说,既有工会不能代表他们的声音,雇主也只是选择性与某些工会代表谈判。蒙兆达轻叹了一句:“现实制度的缺陷是,成立工会后,无论人数多少,老板有自由选择是否承认你这个工会。”背后所言是香港法例所缺乏的劳工三权中其中一权:“集体谈判权”。他解释,在其他国家,只要该工会会员人数占劳工数量51%以上,雇主必须承认其工会地位,“雇主更改雇佣条件前要咨询工会;你想加人工,自己揾老板,未必获理睬,如果改以工会为单位去争取,牙力会大很多。”

“失去组织工会的最大动机,是因为不能成立有议价能力的工会,老板随时可以做些令你无法抵御的侵权行为,参与了工会活动也没有与雇主谈判的机会。”制度缺陷导致工会失了一大“尖矛”,而政府一直对劳资关系奉行不干预政策,一有工业纠纷便主张劳资双方透过对话解决问题,从殖民地政府直到现在的特区政府,这种思维根深柢固,让本已权力不平等的劳资关系进一步向资方倾斜。

蒙兆达直言,个人主义盛行与制度缺憾,导致香港人不太热衷参与工会活动。(罗君豪摄)

蒙兆达期望,新工会能好好把握这个浪潮,把对政制民主的追求扣连到职场上的民主参与,“如果是老板话晒事,自己无尊严地过活,这不是真正的民主。香港社会要追求在生活上不同领域,如学校、职场也有民主,达至长远的social democracy(社会民主)。”他表示,“外国民主运动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有很重要的关系,某程度上与阶级之间的张力不可分割。由最初只是一班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到商界、中产兴起,工人阶级仍然不能投票,再到之后教育水平高的工人阶级也可投票。”

这种政制设计令社会资源倾斜,令社会上的利益分配向有权势人士倾斜。之后工人便透过组织工会推动民主,不论入息、教育水平,人人也拥有投票权,所以整个民主推进与工人阶级要改善自己的生活、保障自己获得公平的资源分配是不可分割的。
蒙兆达

团结才有议价能力

一个人的力量很小,然而聚沙成塔,一个接一个,还是有一点希望能成为天秤中倾斜的一方,蒙兆达说:“一个工人很难与资方讨价还价,但团结起来便有议价能力。在一个(劳资权力)如此强弱悬殊的情况下,个体工人更容易被压低应有的薪酬。”

罢工也如是,按今天的香港法例,任何罢工必须先得雇主同意,“法例上,工会活动只能在工作时间以外进行,如果要在工作时间内进行,要得到雇主的同意。搞罢工本来便是要放下手上工作,怎可能是在工作时间以外呢?放工后才罢工是自相矛盾,也没有雇主会同意(罢工)吧!”蒙兆达说。

罢工的权利虽确实写在《基本法》之内,却没有法律的保障。像是2018年九巴女车长叶蔚琳发起“野猫式罢工”后遭公司停职,但碍于公众舆论普遍同情车长,九巴迅速把她复职,事件也就告一段落。蒙兆达说,“当公司看到雇员罢工得到社会支持,会顾及其经营效益及声誉。过去的罢工行动之所以没有被秋后算帐,不是因为法律保障,而是团结力量。”

相关文章︰

【新工会潮.一】和你组工会:我们不只是为罢工

【新工会潮.二】由街头到职场 抗争新战线为何生?

【新工会潮.四】和你罢工:湮没了的罢工史 前人经验如何借鉴?

上文节录于第197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月13日)《帮你组工会:发挥集体力量》。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