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殿堂级音乐人黎小田

撰文: 特约撰稿人
出版:更新:

严格来说,我和黎小田并不十分相熟。在我认识他之时,他已是很出名的音乐人,既是丽的电视的音乐总监,又是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之节目主持人。我和黎小田的相识,是由我为《家燕与小田》这节目撰写笑话开始,有点搞笑。
撰文︰韦然

话说从头。在1976年年头,我在香港大学学生会的通告板上,看到由丽的电视贴出的一则重金征求笑话的通告:“一则笑话,酬金80大元”。在那年,一层千呎新楼楼价也不外十多万元。

看到如此重酬,怎不睇到眼都凸埋。我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走入图书馆找一些西洋笑话作参考,改头换面,快手快脚写成了几则自以为超好笑的笑话,寄给丽的电视,希望可以把写笑话的高酬劳赚到手。稿件寄出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丽的电视的回信,约我入电视台见面商谈。

我记得当年和我见面的有莫何敏仪和陈灌明两位高层。原来,丽的电视想透过这活动,物色一些年轻人加入电视台帮手。就是这样,我开始以自由写作人的身份,为《家燕与小田》提供笑话稿。在没有email及WhatsApp的年代,有一些急稿只可以靠人肉速递,山远水长亲自上九龙塘广播道“五台山”交稿。

本文作者韦然和黎小田的认识,始于为综艺节目《家燕与小田》撰写笑话。(资料图片)

因为赶时间,我多是一交完稿就离开,根本没有机会与节目主持人碰头,就算见到面,都不知说什么好。我的稿件最后有没有正式被节目采用,其实我也不清楚。因为当年我根本没有空看电视。稿费还是有的,当然不是每一则笑话都有80元,只是我投稿的第一则笑话有80元稿费而已。

过了不到三个星期,何敏仪女士再约见,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儿童节目组帮手。就这样,我正式由自由撰稿人变作丽的电视兼职编剧,并开始为儿童节目撰写粤语儿歌歌词。老实说,我当时对粤语歌曲写作一窍不通。

因儿歌结缘 成启蒙恩师

在粤语歌曲创作上,黎小田是我的启蒙恩师。我第一首填写的粤语儿歌,几乎是“冇只字啱音(协音)”。当我交了第一首粤语歌词作品后,黎小田约我到办公室见面。其实,当时我有些惊慌。幸好,黎小田是一位完全没有架子而且亲切的年轻前辈。他取出我填写的歌词,耐心地为我解说,填写粤语歌曲的要诀是“啱音”;他还告诉我,粤语是一个很特别的语言,一字一音,又鼓励我将歌曲重新填写。

在韦然(右)眼中,黎小田和蔼的样子像笑口佛。图为黎小田接受广东电视台专访时与作者合摄。(受访者提供)

就是这样,我糊里糊涂在一夜之间,研发了自以为是的“粤语五音填词法”,并发觉透过移宫泛调,也就是移调之法,五音“so、la、do、re、me”的任何五个粤语同音字,如“明、月、照、水、边”、“红、日、爱、海、天”、“零、二、四、九、三”,都可以填写任何曲子。

我把常用的字以图书馆的分类法,按字义分类,再按“点、横、撇、直、角”排列在字卡上,把不同的字归类为“动物”、“植物”、“人物”、“衣物”、“数字”等类别,填起词来,只需要在字卡上按音执字,如排版执字粒似的,非常方便。于是,随手就可以写出一首粤语歌词。

第二天,我将新词交予黎小田审批。这一回,当然是顺利过关了。其后每星期为丽的电视填写约两至四首儿歌,熟能生巧,在不自觉中成为了填词人。

黎小田也有写儿歌,但为数不多。丽的电视儿童节目《荔园小天地》主题曲,作曲的当然是黎小田。他最为人乐道的儿歌,是自作自唱的《银河铁道999》。

黎小田出生自音乐世家,其因为造诣绝对不能忽视。(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我在《荔园小天地》兼职期间,黎小田也将一些他创作的儿歌调子给我填写,较受人注目的有《蝴蝶》和《唱吧!跳吧!》等。部份黎小田所写的儿歌,其后辑录于我编撰的《粤语儿童新曲选》歌集之中。

毕竟,黎小田名义上是我的上司,又是我的前辈,所以,我对黎老师是非常尊敬的。多年来,我们亦师亦友,有音乐上的问题,就向他请教。有一段时期,我和黎小田更成为邻居,同住在北角的百福花园。自此,碰头的机会多了,而黎小田也多了一个在音乐上每事问的烦人。

去年年底,我协助广东电视台拍摄一个大型的广东童谣专辑,并邀请黎小田做专访。黎小田在访问时,更称赞我所写的《小明上广州》一曲。大约五年前,我为薛家燕制作的微电影《信望爱》写了一首主题曲,黎小田听后,透过WhatsApp传来短讯,说这首歌曲的旋律写得很好。获得老师称赞,教我乐了半天。

今年年头,我请小田吃晚饭,答谢他多年来的指导。闲谈中,知道他最钟情的作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的歌曲《似水流年》。这首歌是黎小田在喜多郎的简单配乐上创作而成,但歌曲发表时,唱片公司并没有在作曲一栏加上黎小田的名字。也许黎小田是佛教徒,他一点也不介意。

席间,我们也谈到了先词后曲,自然又谈到他谱自李煜的《春花秋月》。其后,黎小田WhatsApp了他为杨立门以先词后曲谱成的作品《琴缘》,这首歌是以石中玉的一首词谱曲而成,也是黎小田较为满意的后期作品之一。

黎小田最钟情的作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由梅艳芳主唱的歌曲《似水流年》。(网上图片)

其实,黎小田也写过很多社团歌曲。那年,我为香港佛教联合会担任公关,分别邀请黎小田与郑国江为佛联会的周年花车游行撰写一首活动主题曲。黎小田很善解人意,和他合作是很开心的。说起来,黎小田的样子,像开心的笑口佛似的。

殿堂级大师 作品有灵气

黎小田确是香港殿堂级音乐大师,也是唯一可以和顾嘉𪸩作瑜亮比较的重量级音乐人物。我在丽的电视兼职编剧时,见证了黎小田的作品一首一首在流行乐坛中绽发光芒。1976年,黎小田作曲、黄沾填词的《问我》推出,随着《跳灰》这电影上映而流行至今,是民歌的经典金曲。当年,我有一位朋友正在编写一本结他民歌集《Follow Me》。为了增加歌集的卖点,我把陈丽斯原唱的《问我》谱写了英文歌词,其后,更得到黎小田的准许,不附带何任条件,让我们正式把《问我》的英文版编辑在歌集中。

1977至1980年间,黎小田所创作的粤语流行曲,更是锋芒毕露。《变色龙》、《巨星》等剧集的主题曲,大行其道。黎小田为丽的电视所写的剧集主题曲,如《天蚕变》、《天龙诀》、《大地恩情》、《戏剧人生》、《浮生六劫》,无一不流行。更难得的是,这些剧集的插曲也很受欢迎。

由张德兰所唱、广东童谣风格的《鸡公仔》,关正杰唱出的《残梦》,关正杰与雷安娜合唱的经典歌曲《人在旅途洒泪时》,柳影虹所唱出的《换到千般恨》等等,都是当年香港最流行的歌曲,也是酒廊餐室歌手每晚都要唱完又唱的劲歌。《换到千般恨》更成为粤剧小曲,后来又变身为佛曲。不能不说的,是黎小田作曲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更传遍中国大江南北,是中国的民间国歌。

黎小田曾忆述当年觉得张国荣胆识过人。(《家燕与小田》截图)

黎小田的歌曲非常多元化,他可以写清新民歌风的歌,像曾路得唱出的《骤雨中的阳光》,中国风起来,可以写出粤语诗词歌曲《春花秋月》,把粤曲融入流行曲的有梅艳芳唱的《胭脂扣》。黎小田在《胭脂扣》一曲玩的变调手法,高明到不落痕迹,流畅自然。同时间,他又可以将粤语小曲元素直接融入流行曲,如写给梅艳芳的《心肝宝贝》,粤语小曲得不得了,但又一点都不老套。

黎小田是一个非常真情流露的朋友,有一回他专程请我到华星公司,原来只是要向我说,他实在很开心,因为他遇上了一位如石中宝玉的未来超级歌手—梅艳芳。

他特意请我听她一些尚未发行的歌曲。我记得当时他那开心的样子,就像是剑侠找到最好的宝剑。果然,梅艳芳得到黎小田的加持,成为了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女歌手。

黎小田别具慧眼,他相中的歌手,像叶振棠、关正杰、雷安娜、张国荣、梅艳芳,无一不成为香港独当一面的超级歌星。

黎小田把粤曲融入流行曲的有梅艳芳唱的《胭脂扣》。他在《胭脂扣》一曲玩的变调手法,高明到不落痕迹,流畅自然。(《胭脂扣》剧照)

黎小田不少作品,就是比其他流行曲多了一点灵气,这在其他音乐人所创作的歌曲中是找不到的。其实,这关键在于黎小田的创作态度。他每写作一首歌曲,特别是电视剧的主题曲,他一定好好研究,反复推敲,细味那音乐感觉才能配合剧情。

黎小田天生的音乐感和对音乐的认真态度,是他能够写出那么多隽永而动听的好歌之主要原因。

黎小田老师好走了!谨以本文致意,并感谢您多年来的指导。

韦然
本名黎伟贤,文化人
从事填词、作曲、漫画和文字创作
尤其擅长儿歌,有“香港童谣之父”雅号

上文刊登于第192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2月9日)《我并不很认识的启蒙音乐老师—追忆殿堂级音乐人黎小田》。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