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二】可爱文化风靡全球 全因有疗愈力量?
日本列岛被美丽的大自然所环抱,自古以来,日本人对自然的兴趣比起其他国家浓厚;然而,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对大自然的热爱已逐渐被市场上可爱文化“卡哇伊”(Kawaii)所取代。
撰文︰曹民伟
承接上文︰【流行文化.一】从动画到拍卖场新宠 可爱文化征服艺术界
日本人一出生抱拥的是可爱的趴地熊公仔,成长中用朝日银行的米菲兔卡存钱,在神社用Hello Kitty护身符祈祷,青少年时代用上有猴子梦奇奇包装图案的安全套做爱,成年以后,人人渴望拥有一个印有村上隆或草间弥生作品的名牌包包,以后乘坐绘有《宠物小精灵》比卡超的航机出国……最夸张是,日本人将这等可爱形象普及应用于即使最严肃的场合,由公共的告示牌到政府的出版物、民航飞机,以至军方警告牌都一一放上可爱公仔。
这一代香港人何尝不是啜饮着可爱文化奶水长大,六十年代香港防治霍乱及消灭老鼠的漫画“平安小姐”是那年代经典的政府宣传广告;七十年代香港各大银行都先后推出过迪士尼的卡通公仔钱罂,供一代小孩子学习储蓄。还记得最受欢迎的汇丰卡通狮子钱罂与渣打先生钱罂吗?
然后,我们会因可爱或可笑的卡通“垃圾虫”而掀起整个社会的“清洁香港运动”,今天这个卡通公仔也摇身变成了一条“清洁龙”,同时代也流行着漫画老夫子、牛仔、十三点;八十年代电视《成语动话廊》里的熊猫博士及YY机械人,都是这一代成长的本土卡通记忆;九十年代海洋公园令人难忘的是“威威狮令”卡通海狮,千禧世代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要算那只胖胖的大食“大晒鬼”了。由此可见,藉可爱文化推广的各式宣传无远弗届。
10月的香港拍卖场,苏富比亚洲区当代艺术部主管寺濑由纪特别捎来九件精选的日本漫画经典藏品,这些大众文化已然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拍卖会宠儿。寺濑由纪解释说:“漫画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份,从日本传到其他亚洲地方。不少香港、内地孩子小时候都看过日本动画,例如多啦A梦。这些都是很个人的。我觉得没有明文规定动漫不能是当代艺术,就连大英博物馆最近也推出以动漫为主题的展览。我觉得也可以带到拍卖场,因为当大家看到这些作品,会马上认出是他们喜欢的节目,像是比卡超、海贼王或是龙珠,他们会感到很兴奋雀跃。”
今次,一组手冢治虫漫画原稿及阿童木手稿就拍出30万港元;另一幅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指导、高荷义之手绘的《风之谷》海报原稿,则拍出106万港元。两件作品都比估价高出逾一倍。
1987年,日本动画《风之谷》、《天空之城》先后参与香港国际电影节,两片上映时票房双双突破千万港元。自此之后,日本动画便大量涌入香港,使香港掀起“动画旋风”;九十年代开始,日本动画更跃上国际动画市场,1995年,动画电影《阿基拉》和《攻壳机动队》成为国际有名的动画电影;2002年,宫崎骏获得柏林影展“金熊奖”、“7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日本动画已然成为香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共同爱恋的旧梦。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本身是一位女性主义支持者,他认为动画中女性角色的描述不应只是可爱,也应当描述她们勇敢坚强且足智多谋的一面。宫崎骏在他执导的动画电影中,已实践了自己的主张。
坊间大多数受御宅族迷恋的漫画少女都是倾向扁平与物化的可爱角色,如动画《雷朋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又译《无敌特务之伪钞堡垒》)中的克蕾莉丝、《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绫波丽、《海贼王》中的小偷猫娜美等等。对于御宅族将具可爱特质的女性角色物化的现象,宫崎骏严正批评说:“这是个难题,她们立即成为‘罗莉塔控的玩物’。就某方面而言,如果要以肯定、正面的态度描绘某个角色,除了尽可能使她们讨人喜欢以外,别无选择;但是,现在有太多人以低级趣味的方式描绘她们,好像他们只想要什么宠物一样,而这种情况是愈来愈严重了。”
谈到年轻一代收藏家倾情于可爱文化作品时,寺濑由纪说:“我觉得亚洲是个年轻的市场……我们留意到有一群新的藏家进入市场,而他们会按自己的喜好、审美观来收藏。举例来说,有一半参与‘NIGO收藏KAWS专场’的买家都是40岁以下,这情况你只会在亚洲看到。有很多白手兴家的企业家、收藏世家的二代或三代,都开始按自己喜好收藏,他们追求多元、不同的艺术。”
可爱文化的疗愈力量
无论是Hello Kitty、Pokemon、小丸子、面包超人,或是熊本县吉祥物熊本熊,日本出产的卡通人物一直风靡全球,触动万千少男少女心菲,吸引人们从小消费在这些可爱公仔身上,逐渐发展到消费可爱的昂贵名牌,以至于可爱的艺术作品。
当然,我们也难以想像,一个卡通人物可以挽救一座城市的旅游业,像漫画《鬼太郎》作者水木茂的故乡—山阴地方鸟取县境港市原来甚少人认识,自从开设了鬼太郎观光商店街、鬼太郎空港、鬼太郎列车等之后,列车中座椅与天花板也装饰着鬼怪,而每个车站也都冠以妖怪站名和布置,如今已成为一个漫画迷赏心悦目的朝圣之地。另一个例子是原本沉静的熊本县,2010年设计出代表该县的熊本熊,这只极受欢迎的“在地吉祥物”马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令熊本县人气急升,一个原本平平无奇的城市瞬间变成旅游胜地,为当地每年带来近1,200多亿日圆的旅游业收益。
不过,日本首屈一指的卡通人物,还是1974年三丽鸥公司设计师清水侑子设计的Hello Kitty,借着可爱路线推销,现已发展出50多个卡通朋友,每年的动画和专利收入逾40亿美元。我们在日本不时见到Hello Kitty公仔的商品包装,由巴士、地下铁到飞机都有。夏威夷大学人类学教授Christine R. Yano在探讨 Hello Kitty全球化现象时指出:“可爱文化有抚平人们伤痛的作用,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当社会需要治愈,就会向亲切的东西寻求慰藉。那些亲切的东西,又在可爱之中。”
美国专栏作家Neil Steinberg就以德国动物学家Konrad Lorenz关于“婴儿图式”(Baby Schema)的理论解释大众对于可爱的认知。原来印象源自婴儿的面部特征,如胖胖的面颊、大眼睛、高额、小鼻、小下巴、有肉的四肢等,这些特征都会唤起人类的爱与欲望,令人想亲亲抱抱的冲动。怪不得今天人见人爱的漫画人物与动物,都有着婴儿肥嘟嘟的特征,无论是奈良美智带点邪气的小女孩,还是村上隆的孩子脸花朵、胖胖的熊本熊。
女人一般比男人对可爱事物反应更大,这或可归因于照顾儿童的母性本能。人在观看婴儿猫狗的可爱影像后,集中力会随之提升,更善于掌握动作技巧,有利耐心照顾婴儿。研究指出,看见可爱动物会刺激大脑的快乐中心释出多巴胺(Dopamine),令人快乐兴奋,就像做爱或食朱克力一样,这正是日本人常说的疗愈感觉。
可爱事物或可爱美学可以让人从不幸中获得疗愈和救赎,透过融入可爱美学的创作,艺术家得到情感的抒发,而观赏者则在欣赏艺术之余,也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可爱就是力量,温柔其实拥有着最大的能量!
《香港01》周报特约撰稿人曹民伟其他文章:
上文节录自第18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0月21日)《从逗乐到疗愈 可爱文化征服世界》。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