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素人】建制被唾弃 把新人推上去就有新气象? 

撰文: 李道
出版:更新:

为何全球许多民主地方皆掀起革命式政治素风?为何政治素人素党能够一而再地重演大卫战胜哥利亚?

承接上文:【政治素人】欧美新丁崛起 拉美新党派大举进驻政坛

建制一方沦过街老鼠

资本主义下,贫富存在差距,2008年金融海啸及后来的货币宽松措施,导致资金大量涌入金融体系并推高资产价格,进一步令富者愈富,有产与无产的贫富悬殊加剧。财富分布日益不均,难免推高社会不满情绪,继而引发政治动荡。低下阶层认为,管治阶级是造成不公的元凶,建制一方于是沦为过街老鼠,新兴的“局外人”势力由是壮大。

拉美情况尤甚。一来,区内经济主要依赖原材料出口,受惠于商品价格冲高,2003年至2012年间,拉美经济增长年均高逾4%。可是,商品价格见顶回落,经济增长随之大跌,至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便降至1%,人均GDP更不升反跌。单计经济因素,已构成执政政府很大下台压力。

巴西国内贫富悬殊问题严重,近年的总统亦不断卷入贪腐丑闻。(资料图片/Getty Images)

再者,拉美国家一向贪污严重,近年多宗大型贪污案件曝光,为对建制的不满火上加油。据监察全球贪污状况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018年报告,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清廉指数分别为76和39,但南美的最大国巴西,这个民主国度的指数仅为35,第二大国阿根廷是40,至于哥伦比亚(36)、秘鲁(35)、危地马拉(27)分数亦偏低。

再加上,当权者本身遭受人民唾弃。以巴西为例,当地最近三名前总统—上文提过的卢拉、其钦点接班人罗塞夫(Dilma Rousseff)及刚下台的特梅尔(Michel Temer),前两人已因贪污罪判监,后者也刚被检控。在秘鲁,更有多达四名前总统面对贪污指控,其中一人还于警察入屋拘捕前自杀身亡。

影响所及,《经济学人》因应拉美政府垮台现象引用一个区内民调指,只有48%拉美民众认为民主优于其他形式的政府,满意自己国家的民主制度更只有24%。不单发展中国家,就连澳大利亚人民对民主也愈见质疑,坎培拉大学的民调指最新只有41%对民主感到满意。据国际机构皮尤研究(Pew Research)上月底刚发表的报告,多达83%巴西民众不满意自己国家的民主运作,西班牙、意大利亦达81%和70%,两个民主大国美国和英国的比率也分别有58%和55%,整个涉及27个国家的调查里,不满意与满意呈现51:45的分野。

难民潮成为欧洲一个非常逼切的问题。(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的确,欧洲政经情况好不了拉美多少,经济固然不佳,贪污亦不罕见,另有难民及欧洲一体化等烫手山芋。欧洲GDP增长连年少至1%左右,整体失业率更徘徊在10%附近,青年失业率超过20%,其中意大利更高约40%。再加上由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到法国前总统萨科齐都弊案缠身,更莫说贪污更为普遍的东欧前共产国家。意大利的廉洁指数只有52,乌克兰更低至32。

没有“原罪”及包袱

上文所提的许多政治素人,正是透过戏谑执政者的无能、贪渎而人气急升。当人们纷纷高呼“(旧)政党不代表我”,新的政治素人素党便出来填补真空。反建制、反精英,以至高举民粹成为了他们的武器,互联网则成为他们文宣载体,配合“演算法”对围炉取暖的推波助澜,这对年轻选民尤其奏效;而“谐星”的粉丝基础及其或哗众取宠或极端出位的说话技巧,更是一切的催化剂。

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冲着马克龙而来,民众认为这位最年轻的法国总统没好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资料图片/Getty Images)

政治素人素党没有“原罪”及包袱,可以轻装上路、畅所欲言,义正词严针砭时弊、大声疾呼破旧立新,从而回应选民对旧政体的厌倦、不信任与失望,包括利用网络与民众互动,毫不忌讳地支持附和民间声音。毕竟,一党垄断固然不好,两党轮替也嫌不够,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素人素党,正好为大家带来一丝希望,人们皆对真正变革寄之甚殷。

问题是,政治素人素党能否兑现承诺?有曰说易行难,政治明星始终要面对现实。法国的“黄背心”运动便冲着马克龙而来,认为他没好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以反贪旗号上台的博尔索纳罗,上任不久其儿子就被控洗黑钱,反映所谓政治素人也未必清白如纸。意大利民粹政府能否改善经济、减少财赤与债务,欧盟也抱持极大怀疑。英国脱欧到底如何收科?世人也关注新脱欧势力崛起是否好事。当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人事、新作风,国内外主流声音似亦不敢苟同……

今次的政治素风是否一场新的政治革命?由政治素人到政治素党能否屹立历史长河?处于风暴中的我们,诚可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政治素人】谐星袭东欧政坛 他们凭什么踏上权力高峰?

上文节录自第167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17日)《谐星局外人纷登权力高峰 政治素人席卷全球》。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