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节】养育的罪与罚 体罚的存与废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父母教养儿童,谁又来教育父母呢?正如香港有人说“生仔要考牌”,政府其实应该担起责任,通过立法、提供课程等,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健康而有效的管教方法。而打击体罚可以是一个起步点,逐步改变社会父母的教育观念。

虽然香港和台湾将每年4月4日订为儿童节,但其实“儿童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而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庆祝儿童节的日子,为每年的6月1日。

194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上,为了保障各地儿童的生活、卫生和教育权利,将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现在共有约40多个国家地区跟随此例,包括越南、葡萄牙、澳门、蒙古、东欧地区等等。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儿童节的具体庆祝日子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存在却显示出各国对儿童的重视和共同的愿景:促进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保障儿童权益。

谈到香港的儿童权益,虐儿与体罚是绕不过的话题。根据立法会数据显示,过去10年呈报的虐儿个案中,身体虐待一直是最主要的虐待方式。社会福利署2018年首九个月的新呈报虐待儿童个案中,身体虐待个案共493宗,占整体近四成(39.3%),且相对于2017年的374宗上升了三成多。

其实,不少虐儿个案都是由体罚开始,只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施虐程度。所以全球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中,各国致力于防范体罚。例如美国在1998年发起“没有巴掌日”(4月30日),期望引起社会对终止体罚儿童的广泛关注,同时推广以非暴力方法教导儿童。

理智与情感:孩童犯错,体罚有效?

体罚在香港家庭教育中并不陌生,甚至相较于过去更为普遍。2006年社会福利署委托香港大学进行关于香港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约44%父母曾对孩子施行体罚。然而香港防止虐待儿童会于今年2月至4月间,向全港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55.6%的受访家长曾体罚子女。

父母体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管教孩子,因为它最能“即刻见效”。防止虐待儿童会于2019年2至4月间随机向逾300名家长及200多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约5成半曾体罚子女的受访家长中,最主要的体罚原因在于儿童不听从指示,其次则是为了规管儿童的行为问题,比如打架、争夺玩具等等。

然而诸多的研究却表明,体罚无助于教育,更会对孩童的成长造成不少的弊端。儿科教授Antoinette Laskey于第三十四届美国圣地牙哥儿童及家庭虐待国际会议的演说中指出,现时没有研究支持使用体罚能积极改善儿童的行为,相反体罚很容易升级至暴力水平,导致明显的身体伤害,破坏亲子关系,令管教更加困难。同时,愈来愈多的证据证明,体罚影响儿童大脑发展,并会促使儿童出现暴力、反社会和攻击性行为。体罚导致的虐儿悲剧在香港已有先例。2006年2月16日晚,一名10岁男童怀疑因顽皮而被锁进皮箱里接受惩罚,母亲两小时后打开皮箱发现孩子呼吸停顿、陷入昏迷,报警送院情况危殆。但该男童最终仍不治身亡。2018年临临被父母虐待致死的阴霾更是未完全散去。

【短暂生命】5岁临临小小身躯遗30多个伤口 父母控谋杀明提堂

有教无“泪”:立法、教育、体罚

鉴于体罚的危害及其容易导致身体虐待,目前,全球已有54个国家立法全面禁止体罚儿童,法国也于2018年以51票对1票通过禁止父母“体罚或羞辱”子女法案,试图确保小孩免受身体、语言或心理等任何形式的暴力。然而香港法例却只于1991年起禁止了校园体罚,并未对家庭予以规管。以使家庭成为“漏网之鱼”,变为体罚和虐儿的温床。

彭定康力撑英教师皮带体罚学生 30年前一票之差救屁股

香港法例第279A章《教育规例》第58条订明:“教员不得向学生施行体罚”,禁止教师对学生施以罚跪、打手板、打身体等任何形式的体罚,更把体罚列作刑事罪行以及教师严禁遵行事项,一经定罪可被判罚5万元及监禁1年。另外该法规第243A章《幼儿服务规例》第15条及第45R条分别订明:“任何人不得对儿童中心内儿童施行体罚”和“任何人不得对互助幼儿中心内儿童施行体罚”。

图为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学生被体罚剧照。1991年,香港禁止教师体罚学生。

的确,全面禁止体罚颇有争议,且实施有一定的困难。首先,它挑战了传统华人“棒下出孝子”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其次体罚与虐儿如何定义、区分,也是立法一大难题。然而这些不应成为政府的借口,对于家庭体罚问题不予重视、躲避立法规管。政府应进行积极研究,体罚和虐待如何区分。且立法禁止体罚并不等同把所有施行体罚的家长关进牢狱,鼓励甚至要求家长接受教育、辅导及接受社工跟进等,也是可取的规管举措。立法更重要的意义是,由上而下向社会传达体罚并不是正确的管教方法,并以此来逐步改变传统的“棍棒教育”观念。

另外,全面禁止体罚,不将监护人排除在外,也传达了另一个重要信号:儿童不是家庭的附属品。当老师、陌生人不能对儿童施以暴力之时,家长也同样不可将儿童视为附属品,随意打骂。在防止虐待儿童协会2019年的调查中显示,有两成受访家长表示,体罚曾源于自身心情欠佳。除此外,目前一些传统观念也认为,慈母多败儿,父母用棍棒教育自己的子女全无问题。因此,一视同仁的禁止体罚有助于防止这类思想恶延续。

总括而言,体罚是低效、高危的管教方式,更容易升级为虐待行为,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目前政府虽然规管了校园中的体罚问题,却任由家庭中的体罚问题肆意滋生。父母负责教养儿童,但谁又应肩负起教育父母的责任呢?毫无疑问,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纵然立法全面禁止体罚不易,但政府应知难而上,向家长、社会传达正确的教育观念。甚至应该提供更多的辅导、课程、资讯等帮助父母学习控制情绪,了解更有效、更健康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