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商科生走进创作圈 电影监制杨宝文:我也喜欢说故事.上
像大多数搞创作的人一样,杨宝文看起来年轻、聪明,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而且总能一本自信地说起自己过往的人生与接下来想做的事。她说,自己半生游历过不少国家小城,却总是想念那个孕育她成长的地方:山城一样的香港中文大学。因为大学那几年,为她今日之所以成为现在的自己奠定了基础。“那段时光里,教我明白到,创作于我的兴奋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取代的。”杨宝文(Polly)说。
那时,杨宝文沉迷于剧社,花了许多时间在创作剧本和导演话剧上。那时,她做过最难忘的剧叫《入波、俾油、放手掣》,表演场地铺着像放大版的大富翁道具,演员随着音乐走上“大富翁”上不同的格子,不同的格子有不同的对白,“像人生,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活在框框里面”,到了最后,格内有人拿出金币,掷到格子的外面─漆黑的世界里,金币“哐”一声落地,原来天外还有天,格子外有另一世界,自由来到了,这时灯光亮起,演员随着音乐,与观众一同起舞……
“虽然故事很显浅,但我当时已经深信生活并没有框架,框外的世界不是黑暗的深谷─只要有勇气走出去,我们都是自由的。”她说。
杨宝文是电影监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长居内地,与香港导演张之亮合作,她参与过对方的《墨攻》、《车票》、《肩上蝶》等作品,其后又先后制作中韩合作电影《香气》、《夺命旅行》、《漂流物》,后来才回流香港,参与港产电影作品《女王撞到正》与《非分熟女》……
(大学)那段时光里,教我明白到创作于我的兴奋,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取代的。
杨宝文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毕业后,却没有走进商业世界。那么,是什么令她走进电影圈呢?
“毕业那年互联网发展刚起步,却很快出现泡沫,我进了全港首个以影片作为内容的网站当编辑,一年不到又转到网络电视公司。”她说,当时的香港很精彩,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花花世界,尤其在那些新科技公司里,大家都是科技初哥,公司乐于投放资源,只要你有念头想做,公司上下就会放手一博,一起发梦。
“因为那时还是一个尚未有法则的世界,什么都是新的,我好享受当时工作的过程,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网上的一切都是fragile(脆弱)。我看着公司结业,一秒罢,努力工作的成果就化成乌有,连想把自己写过的东西存下来的机会都没有。当刻我想,我应该去做一些可以留底的东西,因而走进电影圈。”
杨宝文笑着说,如此热血是因为那颗年轻的心,然而经历这么多后,她和当年的自己还是一样喜欢创作,心里有无数故事想讲,信任自己可以当上一个说故事的人。
后来,她加入电影公司寰亚传媒集团。那时,寰亚顺着热潮,开了一个电影网站,她平日既要拍片,又要剪辑,也要自行制图。后来前上司问她,张之亮导演需要一个助手,帮忙做发行和宣传工作,问她愿意帮手吗?她很快就答允了,并转至星皓娱乐。
“当时星皓有不同的部门,有段时间我负责管理公司的艺人。当时虽然年轻,但对娱乐圈的花花世界并不特别热衷,也很少追星,跟演员或艺人接触久了,你会慢慢明白他们其实也很fragile。因为明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团团围在他们身边的人不是服侍他们,就是给fantasy(幻想)他们。其实,明星们自己也知道这不是真的,但他们很难去接触真实的世界。”后来,她向公司申请转部门,就转到电影海外发行的岗位。
张之亮导演的一句说话令杨宝文如梦初醒,决定到外国攻读欧洲电影硕士学位。究竟张导演说什么?请继续阅读:商科生走进创作圈 电影监制杨宝文:我也喜欢说故事.下
上文刊登于第16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0日),原标题为《商科生走进创作圈 杨宝文:我也喜欢说故事》。
更多《香港01》周报电影人专访:【导演在拳馆】《入铁笼》导演陈翊恒 在拳馆找回拍戏初心【导演在拳馆】《入铁笼》导演陈翊恒 拳入铁笼打出柔情【导演谈土地】张之亮探完笼屋决定拍《笼民》:住客以为来看动物【导演谈土地】《笼民》导演张之亮:香港就像一个笼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