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柬经历拍成奥斯卡电影 美著名战地记者尚伯格病逝 终年82岁
曾获多项奥斯卡奖项的电影《战火屠城》(The Killing Fields)描述柬埔寨赤柬政权的暴行,电影根据柬埔寨记者狄潘(Dith Pran)与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尚伯格(Sydney Schanberg)的亲身经历拍摄而成。《纽约时报》报道,尚伯格周六(9日)逝世,终年82岁。尚伯格的好友凯撒(Charles Kaiser)透露,尚伯格上周二(5 日)心脏病发。
1975年春天,赤柬首脑波尔布特(Pol Pot)领导游击队夺取柬埔寨政权,准备推行极端毛派共产主义,那时尚伯格与他的助手狄潘还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当时几乎所有西方记者、外交大使、高级官员,为求保命立即逃离柬埔寨,但尚伯格与他的助手狄潘却不理会所属媒体《纽约时报》的指示,继续留在柬埔寨。
“我们留下来的决定,是基于我们的信念——或许,回首当时,那更多是一种真诚的愿望或希望——当赤柬取得胜利,得到他们渴望的东西后,他们会结束那些我们时常报道的恐怖主义与残暴行为。”尚伯格忆述当年在柬埔寨的日子时写道。
事与愿违,游击队进入金边并没有停止血腥与残暴的行为,反而继续大规模地枪杀平民,到处抢劫,不断行刑。尚伯格与狄潘自然难逃游击队的魔爪,他们不止遭逮住,还差点被杀死。狄潘的恳求令尚伯格得救,两人其后到法国大使馆寻求庇护。尚伯格与其他外国记者被允许离境,可是狄潘没有外国护照,他与其他柬埔寨人被赶离大使馆,最终被迫加入赤柬的劳改营,经历赤柬治下整整4年的劫难,目睹赤柬政权的残暴血腥。
尚伯格与其他外国人被送到泰国,他立即撰写有关金边的报道,描述这个城市如何在一晚之间变成死城。他其后回到纽约,内心充满歉疚,觉得自己将狄潘撇下。他搁下工作,花了相当时间整理自己在柬埔寨的经历,并且试图帮助狄潘的家人。他的报道为他带来接二连三的荣誉,包括新闻界最高荣誉普立兹奖,他强调这个奖也属于狄潘。
尚伯格追查多年都不知道狄潘的下落。直到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狄潘成功逃到泰国。1979年,尚伯格终于与狄潘重聚。狄潘及其家庭迁移到纽约生活,尚伯格协助狄潘在《纽约时报》找到摄影记者的工作。1980年,尚伯格写了一篇名为《狄潘的生与死》的文章,成为《纽约时报杂志》的封面故事,其后出版成书。 导演罗兰约菲(Roland Joffe)就是将这本书改编成1984年的电影《战火屠城》,在1985年的奥斯卡上赢得3个奖项。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