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36年纳粹奥运揭幕 跨国传圣火源自希特拉

撰文: 陈奕谦
出版:更新: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将至,但今次里约奥运却是风风雨雨的一届。巴西面对三重危机,政治、经济加卫生问题夹击,令不少人促请换地方或改期。俄罗斯因为禁药风波,不少运动员遭禁赛,亦为今次奥运添上政治色彩。不过要数多风多雨的,不得不提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在80年前的今天,这场“纳粹奥运”在争议声中正式揭幕。当中的体育与政治瓜葛,可谓难分难解。

1936年8月1日,柏林奥运会在希特拉主礼下揭幕。(Getty Images)

德国柏林与西班牙巴塞隆拿角逐主办1936年夏季奥运会,结果由柏林胜出,时为1931年。那时纳粹党虽然开始受人欢迎,但仍只是一个右翼政党,未至于上台执政。

但是随后两年,先是纳粹党在选举中大胜,希特拉后更成为国家总理,结束威玛共和国,进入纳粹德国的年代。除了独裁统治之外,希特拉更主张雅利安人(Aryan)至上,明言不许任何犹太人代表德国队参赛。

柏林奥运会的宣传海报。(Getty Images)

于是要回答的难题是,纳粹德国种族歧视及极权,奥运会是否应该仍然由柏林举办?

机关算尽的杯葛与反杯葛战

美国除了犹太人之外,不少工人组织亦呼吁杯葛柏林奥运会。不过,美国奥委会的人却不愿意缺一席位,毕竟向来在体坛上成绩可观,总不想由别人领风骚。奥委会成员谢里尔(Charles Sherrill)赴德考察,又游说希特拉让最少一名犹太人参赛,好让美国有个交代,不必全然杯葛。

希特拉大概也不希望美国缺席,继而牵动其他国家杯葛奥运,于是决定让剑击手迈尔(Helene Mayer)参赛。不过迈尔虽然有犹太人血统,但其实只是混血儿,看起来跟其他德国裔人没两样。希特拉此举,可谓机关算尽。

1935年12月,美国决定将会如期赴会,最终亦没有其他国家缺席柏林奥运,只是西班牙因为陷入内战,没法派出代表队参赛。

由希腊的奥林匹亚古城传递圣火到主办城市,已成为以后奥运会的习惯。(Getty Images)

柏林奥运成纳粹政治宣传

希特拉在上台之前,曾经反对德国主办奥运会,“不耻”与犹太人、黑人等在同一场上较量。但后来他却改变主意,纳粹政府反而大肆宣传柏林奥运,投入不少资金。原因不难理解,就是以此作为政治宣传(propaganda)的工具。不只在德国之内掀动民族情绪,声称这是德国民族的一次大工程,也出动齐柏林飞船(Zeppelin)等,在南美洲和美国等地方,宣传德国人将会举办的奥运会。

而事实上,纳粹德国创下了不少奥运会的先河,甚至沿用至今。柏林奥运除了是第一次由主办国家的政府大规模斥资,希特拉更是第一个主张,要由希腊的奥林匹亚古城传递圣火到主办城市。

超过3000名火炬手接力,在12天将圣火传经7个国家。当中包括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南欧国家,各地支持者展现对纳粹德国及希特拉的支持,沿途不乏个人崇拜的意味。当圣火传抵德国,火炬手更加全是典型的雅利安人,充满种族优越的心态。美国历史学者拉奇(David Clay Large)形容,纳粹德国发明了一个新传统,而且宣传效果昭彰。

黑人欧文斯在柏林奥会勇夺4金,成为焦点。(Getty Images)

种族问题贯穿奥运会

柏林奥运最终如期在1936年8月1日开幕,由元首希特拉主礼。在奥运场上,其中一个大放异彩的运动健儿,是来自美国的黑人欧文斯(Jesse Owens)。在田径赛事中,他一个人赢得4面金牌,加上他的队友亦有进帐,美国黑人在田径场上总共赢得13面奖牌。对当时仍然以白人优先的美国,以至种族主义盛行的德国来说,都可谓令人另眼相看。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舆论说,黑人的生活相对原始,就是乱跑乱跳,所以欧文斯他们才能在田径赛事上抡元;相反篮球等运动,讲求合作和策略,白人自然技高一筹。此等态度所反映的,可谓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

希特拉与德国及波兰运动员合照。(Getty Images)

1936年各国好手齐集德国参赛,相信没有谁能料到,柏林奥运仅3年之后,纳粹德国挥军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幔,战火再一次蹂躏欧洲。1940及1944年的奥运会都被迫取消,战后的1948年奥运会,则由英国伦敦举办,惟德国及日本因策动二战而被拒参与。

令不少人意外的是,才相隔30多年,西德的慕尼黑申奥成功,获准主办1972年奥运会。只是当年却又发生挟持人质事件,可以说是再次留下污点。

柏林奥运场上,不难看见纳粹德国的标记“卐”。(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