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委会改革:事实只讲一半 连医生也玩民粹
医委会改革条例草案又在临门一脚惹起争议。我像许多人一样,对医生专业可谓完全不熟,于是找了许多资料,把支持反对的论点都看了一遍。我由开初对即将引入大陆医生感到非常震惊,到现在对条文有所了解,发现医生一方的不少论点,是刻意没有把全部事实讲出,亦故意放大一些引起公众不安的假设,利用民粹达到否决条文的最终目的。老实说,我很反感。
反问黄任匡医生:把事实只说一半,不算是事实吧?
杏林觉醒成员黄任匡年初在《苹果日报》撰写“医委会改革的魔鬼细节”,说政府“安插多四名委员入医委会”,由于新增委员是由特首委任,所以会任由特首摆布,却只字不提 4 位新增选委中,有 3 位是由病人组织选举产生,一位是消委会代表,最后经由特首委任程序后上任。
如果黄任匡医生认为这个特首委任制度不公,不信任委任只是一个程序,我希望知道他质疑的理据是什么。是病人组织易于成立、易于种票吗?是参选门槛过高、过低,造成漏洞?抑或是现今最大的病人组织有既定的政治倾向?因为香港自港英年代开始,咨询委员会已经存在委任选举代表的制度,例子之一是艺术发展局,其大会由27人组成,由行政长官委任,其中10位经由艺术界投票选出。
黄医生要说服公众,那应该拿出例子说明,特首委任不纯粹是程序。例如在相同原理下运作的艺发局选举,有否受到梁振英操纵?又或者艺术界的投票是否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并同样反映于病人组织选举上?对新增委员由选举产生一事,完全避而不谈,却不断放大委任程序是十分不负责任的论述。把事实只说一半,不算是事实吧?
用“滑坡谬误” 放大引入大陆医生恐慌效果
今次医委会改革争议声最大的,是引入大陆医生的问题。大陆医疗制度恶劣,医生医德备受非议,香港人不愿意把生命交给大陆医生,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然而,当各医生团体打着“医委会改革是为增加大陆医生”旗号的时候,却没有提到今次条例草案根本完全没有触及外地医生的考试问题。
所谓“开放大陆医生”问题,原来,假设是这样的:
首先,梁振英增加委任委员;
从而,他可以操纵医委会;
最后,他一声令下就可以降低医生门槛,引入大陆医生。
这是很典型的“滑坡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不会得到合理的结论。新增委员像上文所讲,是由病人组织选举产生,再由特首委任的,而非由特首拣选,那么,操纵医委会的结论是怎样演绎得出来的呢?病人组织又为什么会支持降低医生门槛,甚至引入大陆医生呢?那不是“揾自己笨”吗?
连梁家骝都同意 “引入大陆医生”非条例需担心的问题
细看条文,所谓“便利非本地培训医生(特别是专科医生)到港执业”,其实是指延长“有限度注册医生”注册及续期的有效期,由最多一年,改为最多三年。
所谓有限度注册医生,是指医委会可豁免合资格的海外医生参加本地执业试,但不能随处执业,主要担任教学、研究、临床工作等,但人数极少。2012至2014年这三年,合共只有20名非本地医生申请做有限度注册医生,而申请续期的人数更只有单位数字1。
有限度注册医生既不能独立进行医疗工作、申请人数又极少、亦包含了海外医生;原意为延长续期,有助缓解医生荒,那如何演变为“引入大陆医生”的阴谋呢?
就算是医学界议员“怪医”梁家骝不同意医委会改革草案,都表示“引入大陆医生”并非条例中需要担心的问题,因为已经把讨论点拉得太远。那为什么医生组织还刻意将修订条例与大陆医生混为一谈,曲解条例草案?
医生贵人事忙 目前医委会常流会
若撇除以上含有很多假设成分的论点,医生组织提出最有力的论点,大概是“增加委员人数不会缩短调查投诉的时间”,因为开会牵涉很多场地问题等等。
我认同拖延通常有很多原因,不过,翻查报道,也有不少批评是指医委会医生贵人事忙,纪律委员会经常不够人数出席而“流会”,这方面,却未见医生正面回应。病人组织已指出增加委员人数,达法定人数开会机会可增加,因而可更快速及有弹性地处理投诉。
退一步说,就算条例草案通过后,新增了4个委员并不能大大加快程序,也“罪不至死”,非要否决不可吧?
抹黑病人组织 实为“医医相卫”?
医委会现有委员28人,其中24人是医生,增加名额后,医委会共有32名委员,病人等非业界委员将占8名。有反对草案的医生认为,增加非业界委员比例会损害专业自主,可是,若为维持医委会的绝对优势,连病人代表都不能接受,甚至要肆意抹黑他们为“梁振英的傀儡”,以势利眼去看,我们是否也可以质疑这些医生有否“医医相卫”,有利益牵涉其中?
事实上,在英国,12名医学系总会成员,业界和非业界各占一半,非业界比例比香港医改高一倍。
如果事事政治化,根本算也算不清。那位口口声声说信不过梁振英、觉得他会引入大陆医生的蔡坚,揭开过去,原来,也是梁粉,并曾经带领医学会,以捆绑形式,将15票全数投给梁振英。当然我们不想对医生存有任何怀疑,不过既然病人组织都支持医改,医生一方也该摒开情绪,不以引起恐慌的姿态好好论述吧。
有支持否决网民 连基本资料都未搞清楚
在这件事上,像我这般有闲情逸致搜集资料看论述的是少数,不了解事件的人占大部分。
我在“杏林觉醒”的脸书专页上写上留言,询问他们认为四位新增委员会支持增加大陆医生人数的理由,竟引来一则网民回复,问我究竟在说什么,几位新增委员是由特首委任,什么病人组织、什么选举?像她这样既反对条例通过,却连基本资料都没有搞清楚的人,竟是推动否决条例的主流。
有脸书专页“前线科技人员”甚至登“标题党”文章,指“泛民支持引入大陆医生”,却竟得到600多网民信到十足。经过了脱欧,很多人仍然玩危言耸听玩得乐此不疲,人类总是要犯相同的错误!
还有,对于一些泛民政党见形势不对,便急速转軚,例如公民党,我只可以说,做人不能太没有立场,明眼人会懂得明辨是非,左摇右摆是有人看得见的。
1参考资料:立法会二题:《医院管理局聘请非本地医生》,2015年2月25日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2/25/P201502250501.htm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