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每周3.5亿镑缴欧盟? 脱欧留欧“数字竞赛”斗误导
简单的数字,能让民众短时间内清楚掌握事情的大概,所以政治人物经常会尝试搬弄数字,来说服受众支持他们的立场。不过,正因数字太方便,因此也常被用来断章取义、夸大事实去误导民众。在脱欧公投中,留欧及脱欧双方就进行了一场“数字竞赛”,虽然严格来说,他们所搬出来的数字不能说是错,但实际上颇误导,双方不断制造对己方有利的论据,没有将最真实的情况呈现大众眼前。
英每周向欧盟上缴3.5亿镑?
在今次公投中谈论得最多的数字风波,应是脱欧阵营宣传巴士上“每星期英国向欧盟付上3.5亿英镑(约港币40亿元)”的宣传标语。这数字是从每年英国向欧盟支付的178亿镑(约2,016亿港元)除以52周得出。
不过,BBC指出,“3.5亿”这数字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早在前首相戴卓尔夫人在位时期,英国方面已从欧洲讨得了“回扣机制”。若计算来自欧盟方面的农业补贴、地区发展基金及向私人市场的资助,英国实际上每星期只向欧盟付出约1.4亿英镑,连宣传巴士上的数字一半也及不上。
直属英国国会的英国统计局主席迪诺特(Sir Andrew Dilnot)亦多番强调,“持续以总额(gross figure,即脱欧派强调的3.5亿)来暗示为净值(net figure,1.4亿的说法就是净值),其实是一种误导,并会削弱大众对官方数字的信任。”
“指控我们误导是一种误导”
不过脱欧派的文宣中仍随处可见3.5亿这个数字,他们至今仍无意撤回。英国《金融时报》就着此事曾与脱欧竞选活动总监甘明斯(Dominic Cummings)作文书来往,甘明斯反指《金融时报》“指控我们误导是一种误导”。(It is misleading for you to accuse us of being misleading.)
对于脱欧可能带来的经济和贸易下滑,两阵营亦针锋相对。脱欧派将论据集中在贸易趋势,表示欧盟作为英国贸易伙伴的地位早已在萎缩,由2006年的54%降至今日的44%。
留欧派则希望民众将焦点放到现况,强调44%这出口份额,比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多超过一倍。倾向留欧的《卫报》指出,欧盟所占的贸易份额下降,主因是亚洲市场增长速度远超欧盟,但亚洲要成为英国主要贸易伙伴日子尚远。
数字并不是仅在经济议题方面才可用到,主权问题亦是英国民众于今次公投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双方在此又想到利用数字去说服民众。脱欧的一方经常指英国的主权被欧盟夺去。他们举例说,64.7%英国法律受欧盟影响,而欧盟规例则占英国法律59.3%。
这个百分比之大,确实相当吓人,有利挑动疑欧反欧情绪。不过,留欧派则引用在下议院图书馆的独立专家调查数据,指出自1993年起,只得13%的英国法律是因欧盟规例而成,反驳了脱欧派的指控。
“数字竞赛” 渲染愈益过分
由脱欧留欧双方议员组成的财政部特别委员会(Treasury Select Committee)主席特里(Andrew Tyrie)亦指,辩论双方的“数字竞赛”已有“愈来愈多过分渲染”的成分。对于脱欧阵营宣传巴士上具误导性的“3.5亿”,属于保守党的特里坦言:“若你已堕进一个洞内,是时候收手,停止挖掘了。”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