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攻略】 冷气+风扇=更凉更省钱! 4款最潮风扇优劣

撰文: 钟世杰
出版:更新:

天气持续升温,就算再环保,冷气实在不能不开。最近电力公司推广冷气跟风扇配合使用,达至少开冷气、多省电力的节能方案。香港租屋自住者众,单位内的旧冷气即使老旧且风力不足,仍不太舍得花钱更换,愈来愈多人索性买把风扇,将冷空气平均吹送到所需位置,同时令空气流通。反正要腾出空间放置风扇,何不选购一把外形设计较美观的,为部屋增添一份时尚感?(摄影:吴钟坤、叶璋时、李孙彤)

一大一小像对父子,一把放客厅,一把可放在工作台驳USB电源使用。
(上)白色机身沾尘后比例明显,犹幸保护盖设计便利,还有防止儿童误开的安全扣,用万字夹轻轻一笃,便可不费力气地打开清洁。 (下)3段风速旋钮设在机背,不设遥控,记者试用后觉得风力够用、使用时很静。

MUJI Circulator Fan

日本无印良品这款大型风扇选用了日本制造的低静音、大风量马达,其外形令人联想最传统的日本品牌电风扇,淡米色机身很耐看,不着痕迹地融入家居。

所谓Circulator Fan即空气循环扇,用法比一般风扇新,原来热空气比冷空气较轻,长时间开动冷气后,天花跟地板会“头热脚冻”,这种贴地使用的换气扇,用途正是将地面冷空气平均吹散、令室温平均。所以这把MUJI扇只可向正前方至直立向上调校出风高度,无法向下吹,不宜放在太高的位置使用,家中的地板也应保持清洁,以免吹得通屋灰尘。

同系列还有一款迷你USB桌上风扇,2段风速选择,转动底盘即可改变吹风上下高度,玩味十足。

价格:$590 @ MUJI 风量:22.5 立方米/分钟 电量:6.5-24w运作声浪:最低16分贝 送风角度调校:垂直手动 高度:37.6cm 重量:4kg

价格:$250 @ MUJI 风量:6.5立方米/分钟 电量:0.7-1w运作声浪:26-34分贝 送风角度调校:垂直手动高度:13cm 重量:0.17kg

有白及银两色供选购。

Dyson Pure Cool Link Tower

英国Dyson在短短数年成为高科技贵价电器的代名词,掌舵人James Dyson追求简约外形、自家强项、只提供效能最强的单一型号的做法十分成功。

(上)对应iOS、android手机app操作,首次使用时的WiFi连结手续繁复,但辛苦一次后任何时候都可监控家中的空气质素,并提早开机等你回家。 (下)滤芯基本约4,300小时需要更换1次($490),视家居空气质素影响而略有不同,app内有指数提醒你到期更换。

除了高效吸尘机,更早面世的无叶风扇一样活用喷射气流原理,送风轮将气流加压喷出,准确且集中地将凉风吸到用家身上。所以即使马达效能相若,无叶风扇比传统风扇有较凉快的效果。这款新版称为智能空气净化风扇,底座备有滤芯,能隔绝空气中99.5%、细至0.1微米的微粒子如霉菌、皮屑、花粉(人类头发直径约为100微米),又能除却烟味、臭味,最适合气管敏感的人,有效减低呼吸道疾病的机会。

效能及外观上无可挑剔,高效马达操作时的声浪虽已比上代大幅改善,但开到10度最高功率时仍然略为吵耳。售价比冷气更贵,但空气过滤功能对追求健康生活的用家仍有一定价值。

价格:$5,980 @ 捷成 风量:24.84 立方米/分钟 运作声浪:54-81分贝 送风角度调校:水平电动重量:3.7kg 高度:101.8cm

创风机不懂左右转向,单购时附圆柱体底座,如另购电动底座,则可追加60度至360度自转功能。

Panasonic Ball Fan Q

外形像个保龄球的乐声牌“创风机”,Panasonic强调它不只使用喷射出风原理,机身出风口旁的5个子孔有助引流室内空气,空气循环效果比一般无叶风扇更好。

创风机本身也属Circulator Fan,但由于机身轻巧,女生也能单手搬动;且球形机身跟底座分离设计,能调校出风角度,在台面、柜面使用也没问题。

机背3粒掣足够操控风力、开关、时间掣,但记者觉得没有遥控器还是有点不足。

风力另加模拟真实微风的1/f Yuragi模式,不怕长时间使用被吹得头昏的问题。不过不设遥控,只能靠机顶按钮操作。

Fan Q连电动底座 $3,460 Fan Q单价 $2,680 电动底座单价 $980@信兴风量:8.6 立方米/分钟 电量:2.5-18.5w 运作声浪:18分贝送风角度调校:配底座后水平电动 高度:25cm/连电动底座33.6cm重量: 2.1kg/连电动底座2.8kg

扭动一对黑色金属柱脚就可微调送风角度。

Stadler Form Otto

瑞士艺术家Carlo Borer为品牌Stadler Form以天然竹材打造Otto的机身,第一眼觉得像个直立的蒸笼,原来物料经两次上油处理,具有防菌、防霉、耐用不变形的优点。

不好的地方是机面护网需用螺丝批拆除,清理时颇花时间;机身重,难以搬动。

$1,280@捷成 40 立方米/分钟 电量45w运作声浪:44-58分贝 送风角度调校:垂直手动高度:37.6cm 重量:4.25kg

冷气+风扇   优点及安全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工程系系主任赵炳权博士表示,冷气跟风扇的原理有别、各有所长,前者会花费较多电量,令室外温度提升,两者配合得宜,就会用得更有效益。

“冷气是将空气中的热量抽出户外,令室内温度降低。风扇是直接将凉风吹到身上,将人体表面的汗水和湿气带走。”基于这个分别,冷气优点是可预先开动降低室温,进屋一刻即感凉快;吹风扇则能较直接地降低体温、驱走皮肤湿气,令人有干爽的感觉。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工程系系主任赵炳权博士接受访问,他身旁是学生们制作中的机械人,机身内没有动力源,需要靠风力引动,即将代表学校出赛。

风扇摆位灵活变动

除了环保节能考虑,冷气制冷效果差,或有家具阻挡,想感受凉意的位置不够冻,冷气出风口位置则冷得过分,也能靠风扇循环带动冷空气,“装冷气的位置有局限,灵活地移动风扇去抽动冷空气,就不用开大冷气,也能令室温分布做到所需要的比例,将冷气带近用家。”赵表示,放置风扇的位置要视乎家中布局,有些情形则是冷气的匹数不足,加上人的体温或家中电器发出热量,冷气未吹到地面已被热量抵销了,他分享了一点心得:“冷气开动后,最早感到凉快的是冷气出风口附近,经过一段时间后,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想风扇冷气配合使用,早段要将冷气口左近的冷空气导向有人的位置,而过了一段时间后,则可以将风扇放近地面,将积聚在低位的冷空气重新吹得平均。”所以选购风扇时,重量是否利于搬动,有否转向送风功能,也属考虑因素。

(上) 冷气积聚在出风口左近,可借用风扇加速将冷空气带到所需空间。 (下) 冷气开久了,冷空气下沉至地面,可将风扇放近地面,令冷空气吹得更平均。

无叶高效、传统换气佳

无叶风扇底座内其实也有马达及扇叶,精妙之处就是将风压缩至一个很窄的空间再集中喷出,所以风力猛且能对准需要感受凉气的位置去吹,自然更有效率。

“就像耗电量相同的光管和射灯,后者集中收束,照射位置少但更光。”但传统风扇也有强项,就是可同时间吹较大面积:“室内人多闷热,还有体味和其他气味,传统有叶风扇能更快起到换气效果,令空气保持清新。”但赵也直言,使用风扇换气,也要看室外温度有多高,如果邻居都开冷气,那对流入屋的空气虽然新鲜,但同时会令室内更热,所以这用法较适合住在郊外、空气流通的住户。

定时清洁 异样发热应停用

每年到了炎夏,不时会发生杂牌风扇起火的意外,对于选购方面,赵建议“不用产地去定好坏,重点是用什么材料,设计是否恰当。例如偷工减料使用过幼的电线,就会增加电阻造成过热,若再加上遇热变形的劣质塑胶、设计不善容易短路的电子零件,就很容易引起火警。一般消费者当然很难用肉眼判断设计好坏,应多留意消委会报告或机电工程署的资讯,上网看其他用家意见。购买后更要按说明书指示清洁机身,定时检查插苏、电线、外壳等位置有无不正常发热,如有要马上停用。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