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保存大馆修葺前原貌 摄影家梁家泰追求无事发生的瞬间

撰文: 徐尉晋
出版:更新:

俗称“大馆”的前中区警署建筑群保育项目,将于5月29日(下周二)重新开幕,对公众免费开放。原来,香港著名摄影家梁家泰,曾于建筑群中域多利监狱旁边居住近20年,每天可从家里看见操场上的动静,多年前已经对建筑群产生兴趣。2006年,这个由建筑群由中区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监狱,组成的“执法铁三角”正式停止运作后,泰叔成功取得了古物古迹办事处批准,进入大馆花了5个星期拍摄。事后数年,他分别访问了多位曾在大馆工作和生活的人,除了警务人员和惩教职员,也有当年在里面坐牢的囚犯。最近,他推出了《中区警署建筑群.谢幕》摄影集,收录了近90张黑白大底菲林照片及访问文字,让读者了解当中建筑物和人的故事。他说:“这座建筑物(的意义)不只是历史古迹,里面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为何是历史古迹?因为它有历史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人造出来的。”摄影:©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摄影(访问部分)、撰文:徐尉晋

原来泰叔曾居于域多利监狱旁边的赞善里多年,“旧时我住在十几楼,从住处望下去,可以看到整个监狱。我每天看到囚犯在操场上行走,当时已很有兴趣了解这个建筑群。”©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晚上,我听到警报声大作,原来有囚犯尝试翻墙越狱。不过,他在落地时摔伤了腿,不一会又被人拉了进去。”泰叔手指石墙,回忆微笑道。©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2006年,当整个建筑群的人都撤出后,他主动联络古物古迹办事处,希望进去拍摄。古迹办答应了他的要求,从11月至12月期间一连5个星期,让他在一位职员陪同下,每天朝九晚五进内拍摄。©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人撤出建筑物后,空空的楼房再没有电力供应,由于室内没有灯光,梁家泰只好依靠现场自然光来拍摄。©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泰叔说,建筑群附近被许多高楼大厦围住,光线时会被遮挡,“但这亦有一个好处,许多时香港的大厦外墙都是玻璃幕墙,可以把光反射过来。”©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不过,有些光线,只会停留几分钟,一转眼便会消失。”他惟有四周观察,默默记住太阳照射的方位。©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一道营房大楼的光线,“真的很奇怪,每天下午4时多,上环海皮招商局大厦,会把阳光反射照来,位置刚刚好,照进警署的营房大楼。”©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使用大底相机难以边走边拍,每一张照片,梁家泰也需预先放好脚架,将头埋在遮光布中,将构图和对焦都弄好,再等待适当光线来临时抓紧机会拍摄。“照片都是这样等出来的。”泰叔如此形容他的创作过程。©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既然大片幅菲林机充满限制和挑战,为甚么不用数码机就好了?泰叔答,“拍摄建筑物,要慢慢观察和拍摄,不是一般135相机那样,咔嚓咔嚓不断拍摄,就可以营造到那种气氛。”©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许多留下来的痕迹,都很有趣。”他娓娓道来:“有个房间墙上挂了有两幅画,一幅是米奇老鼠,一幅是唐老鸭,那是给小朋友玩的。原来当年非法入境者,有些怀孕的,可以在这里把孩子生下来。只是小孩出生后,不可以外出。”©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梁家泰愈看愈觉得有趣,“我觉得很有‘人情味’,很有‘人气’。而且我十分幸运,有些照片拍摄的地方,现在已不再复见。”他表示,“例如,大家都知道,中区警署有一幢楼宇的一角掉了下来。”©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我认为,这座建筑物(的意义)不只是历史古迹,里面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为何是历史古迹?因为它有历史价值,而历史价值是人造的。所以我一定要拣一些有人在里面,让人有感觉,知道旧时在这里工作,在这里坐牢是怎样。这些故事都很能触动到我。”©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接下来的两三年,他与十多位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甚至坐牢的朋友进行访问。泰叔指,幸好许多人也愿意协助他,无论是警察、惩教司署等,都非常落力帮助介绍曾经在里面生活和工作的人予他认识。©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他挑选了一批照片冲晒出来,把照片拿给他们看,并问对方:“看到相片有甚么感觉?有没有甚么可以告诉我?”那样,他收集到许多精彩的故事,当中不少令他意想不到的。©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泰叔说,“女警看到一张在Block A骑楼的照片时,说有一次,当时她还住在女警宿舍,她同房有一位澳门来的女警,不知道为甚么原因,或许因为感情问题,与男朋友吵架,在宿舍不远的地方自杀往生。第二天晚上,她和几个女警无事在走廊打麻雀,一擡头,突然看见死去的女警向她招手,把她吓坏了,不再敢在那处打麻雀。”©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泰叔哈哈大笑道:“是,很可怕。但我觉得非常过瘾,第一,原来以往可以在此打麻雀,那已经十分有趣,而且还有鬼故。我召集这些故事,有好多都十分好玩。”©梁家泰(作品由受访者提供)
梁家泰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经过那么多年,每个建筑物都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有时候受访者A说了是这样的,B就说从来没发生过。(徐尉晋摄)
泰叔指,拍完《中区警署》令他觉得要在香港再做多一点东西,因此《香港的背后》可以说是《中区警署》的延伸。图为《中区警署建筑群.谢幕》摄影集。(徐尉晋摄)
“我回到香港后,从事商业摄影工作,那些当然是有事发生的照片。后来为杂志拍摄报导性的题目,那些亦是有事发生的照片。到现在可以慢慢坐下,来才想起,对,如何去做到一些无事发生的照片?”泰叔坦言,自己对此还在探索中,对此仍非常感兴趣。。图为《中区警署建筑群.谢幕》摄影集。(徐尉晋摄)
《中区警署建筑群.谢幕》摄影集,梁家泰最近推出《中区警署建筑群.谢幕》摄影集(牛津大学出版社),内有近90张黑白菲林摄影作品,泰叔于2006年11月至12月期间,获得古物古迹办事处批准进内拍摄,也收录了多位曾在建筑群中工作和生活人士的访问。对摄影及大馆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留意。(徐尉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