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直击北京驱逐现场 被强迁户:我们在低处生活但不低端
“我父亲是1958年从昌平搬来的,当时林彪要在昌平建军事设施,所以我们那儿的人都被集体迁到大兴来了,在这新建了个村庄,这就是新建村的由来。”一位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因政治运动而建成的村庄,即将以运动的形式被夷为平地。特约记者:沈亦斌
11月18日大火悲剧当晚,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代市长陈吉宁到达现场指挥工作,然后启动了为期40天在北京全市范围内进行的安全排查行动,打开了北京对于违章建筑问题的“潘朵拉魔盒”。
廉租让平民有生存空间
新建村自然是此次行动的重点整治区域。 11月21日,记者再次来到新建村,村口的商业街早已不见昔日热闹的场景,所有商舖都被勒令停业,招牌被强行砸烂,经营者被要求在三天内搬离,有些房屋甚至已经被拆除。有的商家为减少经济损失,在搬离前的最后几天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库存商品,一些居民也趁此机会检漏。
这次突然强迁,有如紧急疏散现埸,居民狼狈无助:“昨天突然有一群穿制服的跑到我店里来,让我搬家,限期明天最后一天,否则直接强行清理。”一位小餐馆的老板埋怨道,“我们在这做了很久生意了,也有营业执照,现在说让我们走就走,门面招牌都被他们砸了,我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接下来只能回老家先待一段时间。”就在记者与该受访者对话的同时,这家店对面的另一家小餐馆,老板娘正在与一群身着“特勤”制服的人员交涉,她被要求在两小时内搬离,否则可能会被采取强制措施。
在一栋类似火灾现场主角“聚福缘”公寓的出租楼内,租户们正抓紧时间打包行李准备离开。房东表示,前一天晚上,该公寓被强行断水、断电,租户被要求迅速搬离,这一切都来得非常突然,让人没有时间准备。
发生火灾的“聚福缘”出租公寓,住户主要为周边服装厂工人,这些工人多为在北京打工的青壮年,有些是一家三口都居住在里面。这类出租房虽然设施简陋,环境阴冷,并且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但由于房租非常低廉,且环比结算,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内可以住上三至五口人,所以受到低收入人士的欢迎。一位租户对记者抱怨:“突然要我搬走,我根本不知道要搬去哪里,类似的出租屋都租不了,外面社区房租又太贵,这样下去只能离开北京了。”
这场清理中,不仅租户被要求离开,本地村民生活也受到影响,“本来在村里购物、吃饭都挺方便,现在都拆了,拆就拆吧。可你别影响我的日常生活,现在是连做饭都不让做了,昨天家里炖鱼,硬是有人上我家要求停止做饭,因为不能有明火。”一位村民向记者感叹道。
而另一位妇女抱怨称:“家里老人有心血管病,本来村里有药店,虽然货品并不齐全,但至少有我们要用的药,现在买不了,要跑很远去隔壁镇上买。吃饭不方便能克服,药吃不上了,可是有生命危险的啊!”
村民指贪腐包庇了违建
困扰本地村民的不仅是生活的不便,他们也将像那些租户一样被清出新建村。关于新建村的迁拆事宜,很早就有传闻,但拆迁政策却一直没有下来,而清拆行动加速了迁拆的进程。一位老妇告诉记者:“政府要我们搬走,但是拆迁政策都还没下来,具体分多少房,没有;具体补偿多少钱,也没有。每户人家给十万块钱(人民币,下同)的‘周转费’,也没说让我们在外面住多久,就让我们签字离开,这我们怎么敢搬?外面租房那么贵,我们一家五口都是农民,平时收房租为生,没有工作,十万块最多就撑几个月。”
“我们虽是房东,但毕竟都是老百姓,家里就一个小院,能赚多少钱?你看看那边都是一整栋的大房子出租,普通百姓哪造得起这样的楼?造得起,也拿不到地啊。”新建村村民老张(化名)告诉记者,“很多公寓确实是违建,也有安全隐患,政府保障大家安全,我们当然支持。但一下子把所有店都关了,人都清了,还要拆房,这也太简单粗暴了。不过拆了也好,虽然影响了我们的收入,但那些人也一样赚不到钱了,最好再牵出几个腐败官员。”
记者无法考证老张说的利益寻租问题真伪,但他的话正好折射出基层官员在治理层面上存在问题。
居民自发组织互助
查阅公开资料不难发现,北京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违章建筑,早已制定了整治计划,这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是必须做的,只是这次火灾彻底打乱原有安排,令清除行动突然进行,而基层官员与执法人员简单粗暴的做法,也进一步加深了官民矛盾和不信任感。
不幸中的大幸,在民怨深重的大迁拆过程中,情势急转直下的同时,北京市政府对整治方法作出了大量调整。例如,一些地方的租户收到了清退期限放宽的通知,蔡奇也要求专项整治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讲究方法,不能情绪化,而针对在这次清退行动中受影响居民的安置工作和招聘活动,也逐步展开。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展了大量救助行动,虽然在清拆前期这些行动一度被官方阻止和叫停,但现在一些北京市民和公益组织并没有退让,自发对被清退的劳工实施救助。在另一个整治重点区域——皮村,一个由当地工人组成的工友互助组织,也正在发挥作用,除了为有需要的工友提供说明外,他们也试图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出声音,一首余秀华《走吧,孩子,趁着北京的北风》的诗朗诵,使他们的声音传遍了互联网,也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的现实处境——
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只有一个祖国,京腔里的祖国,方言里的祖国,写字楼里的祖国,出租房里的祖国。这祖国也是他们的:贴拆迁通告的,砸窗户的,趁火打劫的。孩子,你要相信我:我们在低处生活,但不是低端,你没有上贵族学校,这不是低端,你哪怕衣衫褴褛,也不是低端。低端人有低端人的狭隘,善良者有善良者的宽容。
上文收录自第89期《香港01》周报(2017年12月4日),原文标题为《从被清理到自救 “我们在低处生活,但不是低端”》,现题为编辑重拟。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2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9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