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龙6】名师跑手.桃李满门 退而不休

撰文: 区嘉俊
出版:更新:

跑步是运动,也是连结。透过跑步,我们认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个故事。于是,《香港01》忽发奇想,何不把访问用接龙的方式,将大家连结起来?逢星期日出现在“跑手接龙”的受访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个故事,记者整理访问资料后,会以受访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在这个充满未知数的连结里,你会成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吗?今天第6期,承接上一期主角、体育教师亚古,今天有名师石sir的故事。他培训过无数名将,像陈敏仪、陈洁仪,后来却身教,从自己做运动开始,鼓励稍欠潜质的学生也动起来。运动,早已是他的人生。

运动员转职教练,十分常见,石sir却相反,由教练变身运动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30年前初任体育老师,我视培训学生参赛丶为校夺标为己任,遇到有潜质的学生,不遗余力训练他们,定当成为独当一面的运动员。我校的学生有香港女子竞步纪录保持者程小雅、“气袋”陈洁仪和陈敏仪、篮球名将罗意庭等;学校于学界比赛获奖无数,这些成就大给我很大满足感,但同时带给很大压力,压力之大让我眼前一黑,突然晕倒地上。

桃李满门的石sir,很多昔日的学生成为现在的队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任教头20多年,每次比赛之前半年,我总对着镜子说“今年一定要夺冠”,思绪也只环绕着比赛,例如推出“自助餐计划”,让学生突破自己,追求进步——开学时,我在体育室外的壁报板写上学生的名字,替他们定下目标,只要达标,年底便赠他一顿自助餐。目标一破再破?可以邀请同学一起来吃。很多方法也得到良好效果,但人却钻到牛角尖,难释放压力。

培训学生夺奖和自己亲身夺奖,是两种感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退休前数年我想得更多。经常叫学生参赛,那自己呢?退休后怎样保持健康?用精英方式培训学生,那喜欢运动但没有潜质的孩子又怎样?所以,我积极锻炼,参加比赛,更在山赛和三项鐡人赛夺奖;教学方针也改变了,希望引导学生喜欢一种或以上运动,这种运动伴随他们终身。遇到有潜质的学生,就积极转介给合适的教练,好像程小雅这个竞走健将。记得有次环岛行,有个女同学行得好快,怎也追不上她,往前跑跑看,原来是程小雅。观察一会后,认为她有潜质,想转介她去神行太保竞走会,怎料她说:“石sir唔好搞我啦,我要温书应付会考。”事情暂搁一旁,直至会考后我再邀请她,她便开始练习。程小雅是个天才,成绩愈来愈好,达到美国第7名的水准,她获得奖学金往美国修读大学丶硕士,甚至博士,我希望在奥运场上看到她的身影。

教练和体育老师的职责是什么?不同阶段,我有不同理解。现在我追求的是“普及”,希望更多人参与运动,让大家变得更正面。

程小雅(左)参加苗圃行动10公里山赛,石sir(右)全程陪伴左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跑手接龙】每个跑手都是故事 就从01开始

透过跑步,我们认识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个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访问用接龙的方式,将大家连结起来?游戏就从《香港01》开始……(按此观看所有“跑手接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