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的城市规划变成玩SimCity

撰文: Sheeta
出版:更新:

喜欢城市和对城市规划有兴趣的朋友,都一定玩过模拟游戏“SimCity”。平日我们居住在“被规划”的城市空间,一砖一瓦皆由各级官员和发展商主理,难得可以人人做特首,从头落手规划和管理一个城市,幻想自己和梁振英一较高下几过瘾。我的一位城市学教授曾在课上进行一个小规模实验,让十多个学生玩 SimCity,各人分派不同的原则来管理,大致上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几类……

SimCity(网上图片)

SimCity 作为一个游戏,当然以娱乐为目的,不少城市设计过程中会真正遇到的难题,例如官僚程序和民间咨询,都会被简化了。玩家简直就是独裁者,按一下,就可以用发电厂取代树林;三两下手势,就改动了巴士路线;有规划师朋友笑言:“有咁简单就正嘞!年中悭返唔少口水向区议员解话,写少几百页报告。”

程式设计对资本主义有利 简化指标只追求赚钱

我一位城市学教授曾在课上进行一个小规模实验,让十多个学生玩 SimCity,各人获分派不同的原则来管理,大致上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几类。

城市运作四、五十年后,只有以“资本主义”原则管理的城市看来有声有色,其余的都出现问题,不断收到警号——政府收入不足,或者港口、机场等不胜负荷,一定要拆树林建“三跑”,接着就会是失业率、罪案率急升,特首民望插水……

城市运作 4、5 年后,只有以“资本主义”原则管理的城市看来有声有色,其余的城市都会出现问题。(SimCity 官方网站)

教授进行这个实验,旨不在指出SimCity是一个以资本主义为意识形态设计的游戏,而是想提醒学生,应用于真实城市设计和建筑的电脑程式,也是由人设计,程式设计师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会影响到程式采集什么数据、采集、运用和发表的方式。诚如SimCity游戏的各项指标,聚焦于经济数据,而且只让玩家追求简化的综合结果,城市整体赚100元,一定比赚80元好。至于如何赚?是否公平?弱势群体有几多?不重要。环境评估?人流和车流影响计算?没有规限。玩家必须信奉资本主义,才可以长玩长有。

香港又如何? 过分依赖数据轻理念

可悲的是,虽然世界各地政府未必全部坚守资本主义,却往往当正自己在玩 SimCity。放眼中国大陆,各级市领导基本上是按照一张由中央政府制订的业绩考核清单来办事,那有如是 SimCity 的控制版面。近年虽有改变,不再只着重 GDP,例如早于 2014 年开始,不少中国城市的领导以“环保”和“灭贫”考核,取代纯粹经济增长,但是本质上,中国城市采取的仍是 SimCity 式管理概念,“求升迁就是求分数”。

不少中国城市的领导考核以“环保”和“灭贫”取代纯粹经济增长,但本质上仍是SimCity式管理概念,求升迁就是求分数。(上海市政府官网)

大家都是求分数,当内地都把“环保”和“灭贫”当作发展指标时,常开口埋口以“经济城市”自居的香港,倒显得落后。每年施政报告首章一定是经济,土地就是生财工具。2016年的施政报告更开宗明义写道:“土地是香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政策讨论以数字为主轴,土地只能通过公顷、呎价和住宅单位数量去理解,鲜有探讨从政者对人民生活方式和质素上的愿景,从来不见“什么地方可以供什么人一起进行什么活动”之说。

不过,香港也是曾在意过市民的生活质素的。规划署在 2007 年 10 月出版的《香港 2030 规划远景与策略》,曾尝就香港的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不少非 SimCity 式的愿景,规划署将生活环境的“硬件”,包括建筑规划、公共设施等,对社会的“软件”,即市民心理和行为等带来的影响,纳入主要规划考虑。又将环保、城市景观、空间感、地方感和多元化生活方式,置于“促进经济发展”之前。过去两年的规划署年报均有提及“如何将上述概念落实到市区重建和海滨规划等”项目,背后的理念,就是相信市民对城市环境的直观感受,远较数据和照本宣科的规划理论重要。这些捉不到、摸不着的因素,其实都不过是隔离屋妹猪和楼下文仔都懂的常识。

左:2007年《香港 2030 规划远景与策略》右:2016年《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城市设计研究》(香港规划署)

9 年过去了,可是,最近出炉的湾仔海滨单车径规划咨询,竟然有一段“推车径”。如此荒谬之事,亏政府想得出来!香港政府决策,始终撇不开 SimCity 的“离地”思考方式,过分依赖数据和图表,而非靠常识或生活经验作判断。单车径长度够?OK!利东街公共空间面积合格?OK!谁会再去管公共空间到底有没有厕所?有多少方法可以抵达?

“Zeus:Master of Olympus”城规理念:最重要都是人

这叫我想起另一个以希腊为背景的城市建设游戏“Zeus:Master of Olympus” 。与 SimCity 不同,希腊诸神久不久会下凡视察,看看人民生活如何,满意的话,会帮你一把作奖励,做得不好则会带来灾难惩罚。诸神的行动从控制版面数据看不出端倪,我一度怀疑这是完全随机的。这个游戏有趣之处,在于不时提醒玩家,“人在做、天在看”,建了几多房屋,生产了几多食物也罢,如果民众活得不舒心,也只是白忙一场。

Zeus: Master of Olympus(网上图片)

不是说数据无用,但如果城市设计和管理者过于仰赖大堆数据,忘记了城市中最重要的元素——人,管理者只不过是把城市当作游戏,而我们作为市民则成了游戏中行尸走肉、没有生命的傀儡。

近几代的 SimCity 加入了新功能,玩家可以结合 The Sims 化身任何阶层的市民,在自己建造的城市中生活。或许连 SimCity 设计者也意识到,作为一名市长必须“贴地”——从日常生活出发去了解自己管理的城市,比任何数据和图表都来得更有指标性。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