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发父子疑似套丁事件疑点重重
新界王刘皇发由于前行会成员身分,以往公开申报过私人名下拥有682幅新界土地,当时公众除了哗然之外,基本上对当中的利益运作仍然面目模糊。今日刘皇发父子被揭出在屯门龙鼓滩一带涉嫌套丁发展屋苑获利,乡郊土地利益运作终于始见轮廓。
调查报道内的发展流程上,虽然没有提及到套丁个案中常见的“秘密协议”,不过报道找出涉事男丁承认曾以6-7万卖出丁权,而时序上亦能反映该项目“有系统地”征集丁权申请发展,表面证供与一般套丁模式相近,值得怀疑又是否另一宗“左手交右手”的套丁案例。
龙鼓滩无王管 发叔有特权?
细看内文,事件中无论是人、事、地各方面都充满著疑点。我们本土研究社的丁屋研究小组,正在编制一张“新界套丁地图”,过程中亦留意到涉嫌套丁事发地点(屯门龙鼓滩)的发展状况一直相当可疑。这里是香港鲜有没被分区规划大纲图(Outline Zoning Plan)覆盖的地方,因而完全没有土地利用的分区规划,土地规划上形同“冇王管”。俗称为刘皇发“领地”的龙鼓滩,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获得这样的“特殊待遇”,又是否与涉嫌套丁的情况相关?
此外,这十间丁屋的申请时间,似乎亦格外的畅顺无阻。规划署向立法会公布的资料显示,1997年至1999年之间的丁屋申请平均需时4.5年,而需时最长的个案为16年 1。但是该丁屋项目的申请,只花1年左右就成功了,究竟当中地政部门有没有因身份待遇而“特事特办”?
死后转让丁权 令人“大开眼界”
丁屋政策实行近半个世纪,其实多年来已经出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扭曲现象,如我们不时听过的有:“飞丁”(转至其他原居民村范围申请建丁屋)、“假丁”(透过冒称原居民身份来获得丁权)、“扩丁” (将村内可建丁屋的范围扩大)、“断丁”(某村经过数十载都没有原居民后代,但突然在某年开始出现男丁)。但今日刘皇发父子的专题报道,发现原来还有鲜为人知的“幽灵丁”:不只是原居民出世就有男丁,就算男丁死后,丁权都可以继续实现,并且根据早前签订的遗嘱将土地权益转移,实在令人大开眼界。
想像一下,如果这个案例不是套丁作祟,故事将会变得更加恐怖:竟然会有一个无地男丁会在遗嘱上,“自愿”死后转移丁地权益给刘皇发父子,以成全刘家上亿利润的乡村屋苑。不少“有丁无地”的原居民若果没有参与套丁,又为何会如此被乡郊大地主“牺牲小我”? 当中又是否有天大的内情?
施政报告每年都在说“继续检讨丁屋政策”,今年亦然,何时才还香港市民一次认真的检讨?
【注一】立法会第七题:当局精简审批兴建丁屋申请的程序 (2000年)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2/23/0223167.htm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