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生死:为你爱的人 让自己临终有得拣

撰文: 梁万福
出版:更新:
在医院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仍会努力为(病情已走到末期的)他们提供不同的维持生命治疗;例如接驳呼吸机、割管道做口、插胃喉、施心外压等等。不过与此同时,我们经常都有疑惑:究竟病人的真正意愿是什么呢?如果病人仍能表达意愿,他是否仍希望接受这样的维持生命治疗?如果病人仍然是清醒自主的话,他会否告知我们,他会否作一个不同的选择?
梁万福
在医院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仍会努力为病情已走到末期的病人提供不同的维持生命治疗,如果病人仍然是清醒自主的话,他会否告知我们,他会否作一个不同的选择?(资料图片)

老同学聚首,常常笑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一定要做好“三保”。为了让自己及家人安心,这三份“保障”真是不得不做。何谓“三保”?此乃三份依照你个人意愿订立的指示文件。

一是遗嘱。二是委任永久受托人。三是订定预设医疗指示。

或许我是医生的缘故吧,在我而言,三保之首,必定是“预设医疗指示”莫属了。

作为一个医生,尤其是“老人科”的医生,常常都要面对死亡,而抢救工作更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由于我们的训练是要尽力抢救病人,所以当病人是在自己照顾之下死亡,内心总是难过不堪。

在实习时 抢救病人的记忆

记得当实习医生时,我被派往一间细小医院当值,有一天突然被邻科的同事急召到手术室协助急救一名孕妇。记得那名孕妇只得26岁,算是年轻健康,胎儿又是足月的,起先一切看似正常,怎料孕妇忽然羊水入血。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病例,但状况一旦出现便非常危急,病人血压会不断下降,呼吸亦会出现困难。因此,妇产科的同事出尽法宝,还是急召了当时正在当值的我援手。

记得当时面对死神的召唤时,我们是何等的不服气。我们用尽了所有方法去急救这妈妈,可以说,能做的,我们全都做了,甚至不肯停。但是,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仍只得看着生命一点一滴流逝。我已无法记起当时负责的医生是怎样告知在门口等候的爸爸“母子俱亡”的事实,但我还是依稀记得在往后的三数天内,我不能提高双手;每当深呼吸时,胸口会隠隠作痛;相信这是与“搓”病人时用力过度有关吧。至于那份无助及无力感,至今犹为清晰。

因此,抢救病人一直都是我的份内工作,从未间断,甚至可以说,当医生愈久,碰上要抢救病人的机会便愈多。虽然当老年医学聚焦医治老人疾病,已大大改善长者的身体状况及生活质素,但是老人科医生要面对“冇得医”的病人也实在很多。

在老人科 对末期病人的疑惑

(相片由作者提供)

除了一般的老人病外,我们的病人当中有末期癌症患者,癌细胞已扩散全身,身体机能已逐步坏死;我们有晚期认知障碍症患者,已退化到不懂吞咽进食;我们有患肾衰竭的长者,因尿毒入血,已进入昏迷状态;我们有心脏衰竭的病人,机能退化到完全不能自主呼吸……我们每天都会遇上很多这样的病人,其实他们的病情已走到末期,死亡往往只是数星期或数月之间的事而已。

纵使是面对着这种病况的病人,在医院的一般情况下,我们仍会努力为他们提供不同的维持生命治疗,例如接驳呼吸机、割管道做口、插胃喉、施心外压等等。不过,与此同时,我们经常疑惑:究竟病人的真正意愿是什么呢?如果病人仍能表达意愿,他是否仍希望接受这样的治疗以维持生命?如果病人仍然是清醒自主的话,他会否告知我们,他会否作一个不同的选择?

我深信,是会的。

做好一份“预设医疗指示”,不单是向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你所爱的人会省却很多不必要的痛苦。(资料图片)

但很可惜,在现阶段,一般人都不察觉他们其实是“有得拣”!他们不只有得拣,还可预早订明自己对生命治疗的各项抉择。因此,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做好一份“预设医疗指示”的机会。这不单是向自己负责,更重要的是,你所爱的人会省却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