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高永文:医委风波,政治问责官员却“我唔系搞政治”?
被放在不合适岗位的人往往不会承认自己力有未逮,只会找寻借口诿过于人,总之“万般过错,错不在我”。连民望一直高企、公认用心服务市民的高永文局长也逃不出这个模式。
各大小机构总会有一些在专业范畴表现优秀的员工,晋升至管理层后,却做得焦头烂额,例如超级销售员、工程师、编辑、医生等,退下最前线变成部门经理后,不单未能发挥自己所长,更往往不懂合理分配资源和驾驭下属,影响业务。
制度较完善的机构要处理这问题,一般都会为每个岗位制定简称 JD(Job Description)的职务说明文件,让员工可以清晰了解职务的要求和挑战,亦让上司评估下属表现时,有较客观的准则可依从。
可惜,制度归制度,被放在不合适岗位的人往往不会承认自己力有未逮,只会找寻借口诿过于人,总之“万般过错,错不在我”。连民望一直高企、公认用心服务市民的高永文局长,也逃不出这个模式。
唔好意思 白纸黑字 请你就系搞政治
市民指摘医务委员会医医相卫、积压投诉、阻挠外国医生来港执业之声从未间断,艺人张崇德夫妇投诉胎儿夭折聆讯竟长达 9 年,且多次被判败诉,可惜政府多年来一直隐形,直至自由党提出私人草案并取得广泛支持后,才自己提出草案,并以为“坐定粒六”等通过。
岂料医生团体警告“支持法案等于支持梁振英操控医委会”,有李国章、陈章明等“珠玉在前”,形势有变,局长被迫四出游说,竟在电台直播节目中气愤表白:
政治嘅留返大家去考虑好嘛,我唔系一个搞政治嘅人,虽然我知道入咗嚟一个政治问责嘅岗位。
这番言论十分吓人,莫非香港政府是没有 JD 的?即或没有,局长也可以看看这两份文件:
《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应修订为《政治委任制度官员守则》,以涵盖所有政治委任官员。
既然报告清楚突出“政治委任制”,局长竟公然表示“我唔系一个搞政治嘅人”,特首理应检讨是否所托非人。再看看第二份文件:
在(问责官员)任期之内,他们各自负责由行政长官指定的政策范畴,统领所辖部门的工作,制定政策、解释政策,为政策作推介,争取立法会和市民大众的支持,并且为其政策的成败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实行新制度,我们需要改变的,是每个问责官员要为自己的政策范畴承担责任。
被突袭成功 只能怪自己力有未逮
现代企业管理人都知道,网络时代来临后,舆论改变的速度可以很快,公关专家从前谈论如何处理 breaking news(突发新闻),现在更重要的是 breaking views(突发舆论),版权条例一役已是很大的教训;可惜政府有庞大的舆论机器包括新闻统筹专员、新闻处、各政策局的新闻秘书、副局长、政治助理等,却被部分医生制造的 breaking views 弄得进退失据,显然不乎合 JD 所说“争取立法会和市民大众的支持”的功能。
管理大师 Stephen Covey 将“责任”一词的英文“responsibility”,分拆为“response”和“ability”两个字,意思是,人只要有能力选择自已的行为,就要为所导致的后果负责,不可以责怪环境或他人。
现实世界,无论管理政府或营运生意,应对恶劣甚至敌对的外在环境是领袖的份内工作,称职的领袖正正要带领团队、激发下属在逆境中造出成绩,又要充份沟通管理各界期望,才能事半功倍。议员为选民服务,民意逆转而议员转軚并不为过,局长先掉以轻心,后指摘“并非基于事实的忧虑,产生政治考虑”,恐怕与问责的精神背道而驰。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