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委会改革时机可一难再 若错过病人损失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撰文: 林志釉
出版:更新: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投诉医生的纪律程序时间冗长,普遍认为源出公义在医学界不能得到有效彰显。现在,政府决心进行改革,却惹来医生群起反抗,说政府操控医务委员会和影响医疗服务质素,更举行静坐抗议。我们真的担心条例若未能获通过,不知何时再有机会进行改革。反对人士口口声声支持加入业外委员和病人代表,另一方面,却批评委任成员会开启日后操控医务委员会的局面。

长子夭折而引发与医委会交涉长达9年的张崇德(左一),表态支持改革。

业外委员主为病人组织代表 特首委任无损发声

我们理解社会对“特首委任”这四个字产生一些负面的感觉。不过,希望社会大众理解,这 4 名新业外委员当中3 位,都是由病人组织互选出来的代表,并没有迹象显示他们会受特首或政府所操控。

况且,病人组织的代表都是以病人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他们固然希望以医疗质素维持高水平和高质素,为香港各界服务。

若然医务委员会讨论的事情只对政府有利,而忽视病人的权益,这3位代表有责任反映他们的意见和提出不信任的一票。那么,即是政府有14支持票,也绝不能通过对病人权益有不利的任何议案。

现时医务委员会根本由政府主导,政府委任成员和业界选出的医生成员1对1比例是否必然,大家心中有数。(资料图片)

医委会主席权力大 病人诉求难反映

那3位病人组织代表并不受制于政府或特首,而都是以病人利益为首,去参与医务委员会的工作,包括处理投诉个案。其工作,正正是协助医务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时,可加入病人意见和声音,并确保委员会讨论议题时,亦以整体市民的利益为依归,而不会贸然偏倚政府议案,及支持任何影响病人利益的事情。

专业自主固然重要,但大家是否知道,现时医务委员会根本由政府主导?按《医生注册条例》第4(5)条,主席有权于医务委员会的任何会议上投票,而当出现票数相同时,亦有权再投决定票。由此看,政府委任成员和业界选出的医生成员“1对1比例”是否必然,大家心中有数。若问主席由谁选出来?大家可请教现任或前任委员便清楚。

医生再发起白衣静坐,高永文对医生间对改革的误解感不开心。(资料图片)

通过改革不等于降低海外医生门槛 新任代表必监督

现时社会有个说法,就是修订条例通过后,将会大大降低引入海外或内地注册医生的门槛,因而令服务质素下降。对此,我们当然关注,因此病人组织代表进入医务委员会后,必将紧守岗位,确保海外或国内医生申请来港注册的时候,以不得低于现时本港医疗水准作为考核元素,更不应输入水平不高的海外或内地医生来港服务,影响本地医疗质素。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