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致立法会议员公开信:莫堕政治圈套 医委会改革影响深远
政府在法案中表明希望透过医委会改革,便利非本地培训的医生来港执业。一旦医委会失衡,政府将可肆意降低境外医生来港执业的门槛,甚至终有一日让非本地医生免试执业亦非天方夜谭…内地医生的在港执业试合格率一向较其他国家低,假若执业试的难度降低,令更多本来不合资格的医生流入香港,香港的医疗水平将严重受损,恶果将由医学界和市民共同承担。
各位立法会议员:
日前曾钰成主席将梁家骝议员提交的11万项修正案全数否决,医委会改革草案表决在即,草案通过将不止影响医学界专业自主,更牵系全港市民健康福祉。立法会议员矢志为市民服务,有责任为香港的医疗水平把关。我辈忧患难当,特此来函阐述为何不能让此草案通过,希望议员能拨冗览阅。
改革医委会 维护民康为先
香港医务委员会根据《医生注册条例》而成立,具批核注册及监管医生的权力,同时负责执业考试及制订专业守则。现时医委会共有28名委员,业内选举及特首委任者各占一半,其中24名为医生,另有4位由特首委任的业外委员。
医委会审理投诉案件需时过久,于研讯中增加业外人士的参与实属理所当然,而业界亦普遍认同医委会必须改革,以保障病人利益。条例草案之症结在于行政长官于医委会内权力过大,届时特首要操纵医疗专业易如反掌,影响全港市民的健康。
医委会失衡 势成橡皮图章
政府的最新建议为增加4名业外人士,同时将医学专科学院的2席,由委任改为选举产生。其中特首委任的业外委员所指为谁,实于各大学校委会内可见一斑,我等决不能让医委会步其后尘。
虽然数字上选举和委任委员人数相同,惟医学专科学院的2席选举办法尚未确定,若只由医专委员会26人的小圈子产生,实在有利政府控制。
此议案赋予政府决定性的权力,医委会将无力抵抗任何不利市民大众的提案。
医学界染红 恶果共同承担
政府在法案中表明希望透过医委会改革,便利非本地培训的医生来港执业。一旦医委会失衡,政府将可肆意降低境外医生来港执业的门槛,甚至终有一日让非本地医生免试执业亦非天方夜谭。
医生的注册制度本身并不排外,海外医生来港应考执业资格试合格方能执业的规定,旨在保持香港医生的水平。《医生注册条例》中的“海外医生”包括其他国家及内地的医生,而内地医生的在港执业试合格率一向较其他国家低,假若执业试的难度降低,令更多本来不合资格的医生流入香港,香港的医疗水平将严重受损,恶果将由医学界和市民共同承担。
捆缚式草案 民生包装政治
“引入业外意见”以及“选举委任比例”本为两个相关但不相捆的议题。业界早在半年前已提出更完善的方案,例如梁家骝议员的“6+6方案”──于政府草案之上再行新增6席业界选举委员,既可增加公众参与度,亦可同时保持专业自主,政府却一意孤行不予接纳。
业界亦曾提出设立独立于医委会的投诉委员会,投放更多资源改善研讯机制,既能够避免医委会中委任成员过多,亦能加快研讯过程,偏偏政府有意无意避而不谈,令人生疑。
政府把增加业外参与和加强政府管控捆缚在同一草案之中,并设下少于3个月的咨询期,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让市民及业界讨论。政府为政治考虑,仓卒在立法会会期完结前把草案通过,意图十分明显。
若各议员打算支持议案,请拿出有力理据,而非盲目赞成。任由议案通过,各位将要承担令香港医疗水平下降的风险。降低执业医生门槛,势必损害巿民健康,后果非同小可。立法会选举在即,还望议员三思而后行,否则选民定必票债票偿。
中大医学院学生社会时事关注组 医燃
港大医学生时政关注组 青医匡时 谨启
【编按:原题为〈医委会改革影响深远 卫民康莫堕政治圈套 致全体立法会议员公开信〉,现题为编辑所拟。】
(本文为投稿,稿件可电邮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