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议会专访.有片】刘慧卿13个关键词:吊带、李柱铭、恶死
即将卸任立法会议员的民主党主席刘慧卿(卿姐),日前接受《香港01》专访,畅谈25年议会生涯的另类关键词。
刘慧卿自1991年起参加过七届立法会(局)直选都“未输过”,形容议会生涯是“光辉岁月”,最怀念回归初期的“八党联盟”,最遗憾未能落实“真普选”。
论政时十分“恶死”的她,在中央领导人张德江面前亦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战斗格,但被记者问及“眼线”、“吊带”、“四方”及“李柱铭”时,却又平易近人。
昔日一呼百应的“民主女神”,当年为政改走入中联办后备受责骂,近年面对“交棒”问题又腹背受敌,她卸任女议员后的下一站,会是“女特首”吗?
未输过 · 光辉岁月 · 真普选
现年64岁、记者出身的刘慧卿,是全港首位直选产生的立法会女议员,她自1991年起连续参加过七届立法会(回归前称立法局)地区直选,七战七胜从未失手。她形容25年的议会生涯是“光辉岁月”,有幸为民发声、请命,她更信心十足地表示,“如果我再去选,再去争个位,我一定赢”。
从政者“未输过、无挫折”,会否变相是一种遗憾?“当年(1994年)立法局我提出‘全面直选’草案,差一票输咗,咁都唔系挫折?哈哈哈!”刘慧卿笑得并不淡然,当中透著点不甘心,她说,从政四分一世纪最大的遗憾,就是无法见证“真普选”。
我的议会生涯是光辉岁月,25年来参加直选都没输过,可以为市民发声;我相信,如果再次参选的话,我一定会赢。
八党联盟 · 田北俊 · 中联办
至于从政生涯的威水史,刘慧卿笑指,除了成功争取立法会改用“升降咪兜”、方便不同身高的议员和官员使用之外,她最珍惜、最怀念的,就是2001年时,政坛上一度出现“八党联盟”,建制及泛民得以合作,通过不加税、免差饷等利民的议案。
刘慧卿盛赞当时担任召集人的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佢最愿意同我哋合作,好多议题都有得倾”;然而,基本法23条立法的争议,令泛民及建制关系恶化,有形之手及无形之手亦趁机发功,田北俊于2004年宣布,“以后都不会有‘八党联盟’”。
“因为中联办反对,中央认为立法主导的‘八党联盟’会冲击行政主导的香港,担心政党合作会调转枪头对住佢。”刘慧卿批评,中联办干预各级选举及议会的运作,又刻意制造分裂,令社会碎片化,甚至要负上沉重的代价,“真系非常狠毒”。
刘慧卿慨叹,各党关系在10年间极速恶化,自己和民建联及工联会的立法会议员是“陌路人”,完全没有交流,“开完会出嚟就咩都无,坐埋饮杯水都唔会”。
中联办担心政党合作会调转枪头对住佢,刻意制造社会撕裂,唔止唔想见到建制同泛民合作,都唔想见到建制同建制合作。
交棒 · 女特首
刘慧卿经常狠批中联办干预本港事务,但她在2010年时,却因为政改方案而走进中联办破冰会谈,自此备受“出卖香港”的骂名,至近年民主党又面对“交棒”问题,令身为党主席的她,腹背受敌。若能早一届交棒,民主党就能避免衰落吗?卿姐对此不置可否,仅说这是好的意见,但为时晚矣。
今年一月初,卿姐宣布不再角逐连任立法会议员,并声言日后要继续为香港、为国家服务,引起一片哗然;卿姐重申,“我讲的国家,系有4000至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唔系共产党的中国”。
她不稀罕成为人大政协之类的“橡皮图章”,又是否想仿效大学同学蔡英文,成为香港的女领导人呢?“唉!”卿姐重重地叹了口气,“香港都未有普选,到时先算啦”;她随即补充道,“我唔系好恨选𠮶种人,一定唔系Regina(叶刘淑仪)𠮶种,哈哈。”
恶死 · 眼线
“卿本佳人,奈何恶死?”这是很多人对刘慧卿的评价,投身传媒十多年并担任过记者协会主席的她,面对传媒时亦不苟言笑,她认真起来的时候,就算是面对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也同样摆出一副战斗格。刘慧卿忆述今年5月中与张德江会面时,力数中联办及特首梁振英不是的情节,她目光带点凶狠,记者瞬间被震慑。
刘慧卿说,事后张德江派员与民主党会面,对方埋怨道:“我们中国的第三把交椅,都被你们主席(刘慧卿)这样狠狠责骂,你们还想怎样?”刘慧卿强调,自己当时只是比较认真、严肃、大声,而非想要责骂张德江,她也不会恶意甚至人身攻击对方。
接触过刘慧卿的人都知道,她很注重自己的妆容,而“眼线”更是她的标志之一。刘慧卿向记者自爆,眼线是15年前贪方便而纹上去的,记者认为“纹眼线”会令她看上去更恶,她则反问记者:“你成日话我恶,乜你真系觉得我好恶咩?哈哈哈!”
吊带 · 四方 · 李柱铭
刘慧卿受访时的表情变化多端,可以瞬间板起脸,又可以马上展笑颜。早前学者梁启智在Facebook上发表《Google眼中的立法会议员》一文,整理了在Google搜寻议员姓名后的关联词,其中刘慧卿的三大关联词是吊带、四方及李柱铭。
刘慧卿对“吊带”一笑置之,笑言20多年前的裙子竟能深得大家欣赏,至于“李柱铭”,她则叫大家不要八卦他们的私人问题;谈及网民颇感兴趣的“四方”,卿姐一脸困惑地表示,“我真系挠晒头,哈哈,其实系点解?”
【告别议会专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