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冲突】对立政治 掏空温和理性本钱

撰文: 施家润
出版:更新:
政府对理性沟通选择掩耳不听,结果街头抗争抗衡制度暴力的舆论终成气候,温和理性者对这样的政治环境只能感到无力与无奈。
施家润
即使传统泛民藉“分组点票下的关键半数”的议题挨得过新东补选,对立气候令传统泛民在九月立会选举仍会面对极大挑战。(资料图片)

农历年间旺角发生的骚乱事件,笔者认为以暴力行为表达意见固然不值得鼓励,街头械斗更应予以谴责,亦非香港大众所能接受,但若说本土派因此受社会唾弃,或是街头政治走到尽头,笔者相信没有太大可能。

重对立而轻沟通 令以武制暴舆论成气候

评价事情,除表面情况外,亦须从因由角度出发。诚然,任何目的皆不是暴力手段的理由,但现实中“重对立而轻沟通”的政治环境,既将“街头抗争抗衡制度暴力”的舆论持续发酵,也令较温和理性舆论难成气候。政府与建制派对舆论将骚乱事件连系到政府施政身上感到反感,却无视甚至刻意淡化当权者一路下来挑起群众对立方便施政,一次又一次错过修补社会撕裂的时机。

近年来,政府施政美其名为强政励治,实际却是将反对意见完全摒于门外。不管港大校委会主席的任命风波,还是版权条例中社会对公平使用原则的意见,政府对理性沟通选择掩耳不听,结果街头抗争抗衡制度暴力的舆论终成气候,温和理性者对这样的政治环境只能感到无力与无奈。

正因对立的高台越叠越高,笔者相信现时的政治气候,对传统泛民的影响更甚于本土派。适逢立法会选举年及本月底的新东补选,在对立为主的政治环境下,手握选票、倾向理性沟通的民主支持者,亦开始思考继续信奉和理非非,还是寻求改变以抗争作手段。

不管是本土派呼吁“弃杨保梁”、改变现时和理非非的局面;还是传统民主派呼吁大局为重、力保分组点票下的关键半数,双方意见可谓不相伯仲。(资料图片)

对立政治成形 传统泛民最受冲击

若留意网上有关新东补选的舆论,不管是本土派呼吁“弃杨保梁”、改变现时和理非非的局面;还是传统民主派呼吁大局为重、力保分组点票下的关键半数,双方意见可谓不相伯仲。笔者认为分组点票下的关键半数极为重要,源于失去关键半数,建制派便有机会修改《议事规则》。现时《议事规则》由议事规则委员会负责检讨,因应需要向立法会作出修正或改变的建议,后由委员会主席在立法会大会,以议员议案提出修改相关议事程序,并须在分组点票下同时获得地区及功能组别支持才可通过。

有关“关键半数”的讨论,网上已有很多,在此不赘。笔者想讨论的,是即使传统泛民藉“分组点票下的关键半数”的议题挨得过新东补选,在对立的政治气候下,传统泛民于今年的立法会选举将继续面对极大挑战。只要新东补选的本土派候选人不是低票落选,甚至是传统泛民与本土派两败俱伤,建制渔人得利,已代表了一群原本追求理性沟通的民主支持者,转投街头抗争抗衡制度暴力的阵营。

人心思变,最受冲击的不是鼓吹街头抗争抗衡制度暴力的本土派,而是一直讲求理性沟通的传统泛民。政治,从来都是讽刺。

【编按: 是次立法会新界东补选候选人包括:刘志成、黄成智 、周浩鼎、梁思豪、方国珊、梁天琦及杨岳桥 】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