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护署:5年减少人道毁灭动物40%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根据渔护署去年6月,回答立法会议员涂谨申关于动物政策称,在本地捕获的流浪动物(包括因走失而流落街头的宠物),会先被送往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动物管理中心作观察。
如动物已植入芯片,中心会根据芯片的资料尝试寻找其主人,而期间牠们一般会在中心暂住10至20天。无植入微型芯片的动物则会在中心暂住最少4天,以待主人认领。由宠物主人交出及无人认领的动物,若健康状况良好,经兽医评估为性情温驯而适合被领养后,渔护署会安排把牠们转交动物福利机构供市民领养。最后仍然无人认领或收养的动物,才会被人道毁灭。
自2015年1月起,渔护署已联同爱护动物协会及保护遗弃动物协会,在长洲和元朗大棠的指定区域展开为期3年的流浪狗“捕捉、绝育、放回”试验计划,解决流浪狗问题。
过去五年,需作人道毁灭的动物数目减少了40%。多个国际性动物组织(包括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均认同,若已实施管理流浪狗只管措施情况下,捕获的流浪狗只数目过高或不适合被领养,人道毁灭是合适解决方法。此外,有一些动物因为患病或受伤而需要接受人道毁灭,以终止牠们所受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