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黄镇廷高龄转全职 由屋邨打入奥运
要书写香港乒乓球队“新一哥”黄镇廷的故事,最好由他在沙田公屋沙角邨的背景说起。这名现在世界排名第8的乒乓球男单球手,正是从屋邨里开始,一板一板的,打到入奥运。摄影:李泽彤
银鸥楼楼下那张石造的乒乓球台,就是他学打球的地方。石造球台可说是1980年代公共屋邨的标志,球台从前还有个很古旧的铁造球网,但近年翻新了,球网不知所终。那时候黄镇廷才4岁,小孩子不够高,只好踮起脚尖,从“滴滴仔”开始,滴嗒滴嗒,就算打球动作不标准,就算双腿打了一会已觉累,但他还是每天晚上吃完饭,跟着爸爸和哥哥落街打球。
这个世代的乒乓小将,未够10岁,家长已请来私人教练,或是周末日北上深圳或广州的球馆,跟随内地教练练习,打的都是比赛正规球台。黄镇廷草根出身,家境负担不起这些开支,他展开正规训练,只因碰上小学校队招生,请来一个直板教练,教练发现同样直板握拍的黄镇廷,打球动作挺标准,于是收了他入校队,偶尔参加学界比赛。不过,他从来不是出众一个,大约十年前,就是记者采访学界赛事的年代,比黄镇廷优秀的球手,像郑楚峰、赵颂熙、李忠谦等,随便数出七、八个,不过愿意代表香港全职打球的,却没多少个。
当时香港乒乓球队以来自内地的国援为骨干,他们自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成长,单要在一个省脱颖而出,随时要打低几千个对手。香港的本土球员,只靠每天放学后到香港体育学院训练两小时,晚上还得赶回家做功课,遇上测验考试,必定先放弃运动,全番心思都放到学业上。这样的训练质素,难以突破国援垄断打出头,难得黄镇廷却以全职球员为目标。记者问他决心何来,他搔搔下巴,想了一会,“想啰,唔知点解”;就读林大辉中学的他,天天一放学就赶到马铁第一城站,与带着乒乓球袋守候的妈妈会合,书包与球袋,母子两人一手交一手,他就赶往体院练习,直至2010年完成会考,正式全职打球。
对吉村真晴一战,踏入球场关了围板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像进了MMA战场,跟对手困兽斗。之前一站的西班牙公开赛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西班牙决赛不敌吉村真晴),来到捷克却非常强烈,总之大家‘睇吓边个死’。那是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我知道,任何比赛都要有这种感觉,我相信去奥运就是如此。
从欠缺自信到进入MMA战场
当时他已经18岁,在乒乓球坛属于“高龄新兵”,像日本的水谷隼,17岁时已杀入世界排名前30。当时有教练跟记者评过黄镇廷,“资质平平,胜在勤力,即管练练,看看怎样”,但其实他的肌肉类型和肌肉力量都很好,在香港运动员中较为罕见,教练口中的“平平”,相信是心理。“从一个反应或小动作,已看穿球员有没有自信。
乒乓球极快,跨一步,有自信的可能0.1秒已有反应,不够自信的要0.15或0.2秒,就是这一刹,球的位置低了一丁点,已影响你出手和判断。怯一怯,想一想,已是另一个世界。”今天的黄镇廷,自信满满地谈“自信论”,因为他初踏全职赛场时,毫无自信,特别是关键时刻,对于赢输甚至没有所谓,“只觉得打完比赛,交了差就可以”。记者翻查他打全职后的国际乒联巡回赛男单战绩,共输过18次局数3:4,对手有名不经传的球员,也有中国奥运冠军张继科,还没计算他在2014年仁川亚运男团8强对中华台北的半准决赛,先以2:3负庄智渊,第5场生死战对陈建安,决胜局输“刁时”10:12。犹幸他经过这一役,近一年多的第7战之争,录得7胜2负﹐包括去年捷克公开赛,赢回曾以3:4不敌的韩国球手李相秀,然后决赛以4:2击败日本的吉村真晴,夺得职业生涯首个巡回赛男单冠军。
“对吉村真晴一战,踏入球场关了围板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像进了MMA战场,跟对手困兽斗。之前一站的西班牙公开赛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西班牙决赛不敌吉村真晴),来到捷克却非常强烈,总之大家‘睇吓边个死’。那是我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我知道,任何比赛都要有这种感觉,我相信去奥运就是如此。”他忆述。
先要抛得开 再要“咬住唔放”
坐在沙角邨冬菇亭大牌档,呷一口冻奶茶,尽管没有冷气而汗流浃背,午后夏日的屋邨情怀,依然那么悠然自得。冬菇亭沙角街对面的博康邨,就是黄镇廷从小到大的必经之路。小时候他是个胖子,路经面包店时,一定买个面包做早餐,然后跑到对面邨的保良局朱正贤小学上学。面包店在时代巨轮下,难得未被大集团取代,但小胖子如今已是世界排名第8的乒乓高手,是港队历来排名最高的本地球员。
从一个“屋邨肥仔”走到今天的高处,由以前的“滴滴仔”打到今天在球场上0.1秒已要有反应,黄镇廷说,一定要抛得开:“面对比自己强的对手,若然真的抛得开,像癫狗般咬住对手,你说谁惊呢?问题在于你能否放下恐惧,然后整场比赛都‘咬住唔放’。但这肯定存在风险,如此打法是场赌博,而且必须高度集中,只要一下分神,随时兵败如山倒。”
屋邨的背景总是亲切讨好,因为黄镇廷不是天赋异禀,他真真正正源自我城,为了将来天天努力;尤其是他小时候的肥仔外形,在你我他的成长经历中,“总有一个喺左近”。只是昔日踮起脚尖打球的胖子,人已在里约热内卢,正为人生第一个奥运,一板一板地努力训练。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