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记者会】李克强:经济希望大于困难 必要时用创新宏调手段

撰文: 慈美琳
出版:更新:

周三(16日)上午是今年的全国人大及政协两会的尾声和高潮——总理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时下热点问题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提出了中国经济相关问题:“开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很不稳定,中国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增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你怎么看?”

李克强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过你让我同意‘说中国经济完不成已经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世界经济现在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长期积累的矛盾在突显,所以下行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区和行业的走势分化。

李克强提到,不久前看到外国媒体报道,说到中国某重化工企业,感到经济不景气了,结果转移到科技城,看到那里场面火爆,好像经济还在两位数增长,这跟政府下去调研的一些表面感受类似。他说:“实际上说明了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如果从底盘和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李克强说,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不会硬著陆。(新华社)
我们政府呢,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李克强说:“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非凭空,因为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保障公平竞争的环境监管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供给侧改革将释放市场活力”

 

李克强续说:“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但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多万人,而且今年1、2月份服务业增长了8.1%,它包含着研发等高技术领域,也带动了传统产能的改造,传统产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工业化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那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头,跃上希望的高原。”

 

李克强也再次强调了结构性改革,他提到,实体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政府有政策储备,去年是世界经济六年来增长最低,中国还是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并没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选择了一条可持续、更为艰难的路,就是推进结构性改革。他说:“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的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